台灣大選|此心安處是吾鄉?香港首投族:憂戰爭無阻做正港台灣人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年來,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與日俱增,當中一部份更完成入籍程序,成為「正港台灣人」。然而,關於台灣政府收緊移民門檻的消息卻紛至沓來,有港人移民甚至申請定居時突被「加監」,導致社群中彌漫氣餒感,不乏打退堂鼓的案例。

2024台灣大選舉行在即之際,日前,《香港01》記者赴台採訪了兩位現居台中的香港移民,她們幸運地趕上這波移民大潮相對寬鬆時期的尾班車,將於周六(13日)投下人生中的台灣大選第一票。在其眼中,台灣社會並非完美,公家機構過份的繁文縟節、每日上演的交通亂象都是被反覆大呻的對象,緊張的台海局勢,更是新生活中揮之不去的烏雲。惟「香港人」與「台灣人」身份間,並非只存在着張力,從移民政策到民生議題,乃至宏觀的兩岸、國際關係,她們皆試會用台灣的視角出發擁抱本地利益,並繼續以在地的一份子觀察未來四年這個新家何去何從。

2024台灣總統大選專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戰

移民講「業績」難倒港媽

大選前夕,站在掌握台中都會區經濟動脈的台灣大道,並未能感受到熾熱的選舉氣氛,冷,是坊間對今屆大選的普遍印象。然而,對已屆退休的港人移民Polly與Connie而言,對即將到來的投票日卻是翹首盼望,皆因兩位都是大選的首投族,投出的是獲得新身份後的第一票。

二人現居西屯區一個寧靜且配套完善的社區,離港前只是陌路人,但卻在一次樓下散步中偶然相遇、相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這個全台第二大城市,港人移民的數目不勝牧舉。2019年,香港風雲突變,同年,據台內政部統計,有1392名港澳人士選擇到台中市設籍,成長幅度居全台之冠。

街頭可見選舉宣傳,惟密集式的看板或旗幟的情況寥若晨星。(梁鵬威攝)

就是在那段時期,她們做出移民這一可能是下半生最重大的抉擇。而之所以選擇台中,Polly強調,是因為相比台北或南部其他地區,這裏既有都市化一面,發展日新月異,又能在新舊之間保持最好的平衡。

一晃眼數年過去,回首移民路,令人不勝唏噓,為了迎合當局政策,妥協是難免的事。Polly有着自己手工製品的事業,台灣也有良好的文創土壤,她帶來既定的物料、工具準備大展拳腳,惟做到一半,她才發現自己遠遠落後於當局的新要求,前人在短短兩年前的成功案例已不再有參考價值,「如果我業績落後,我不知道他們(政府)將來會用什麼來衡量讓不讓她批過」。因此,儘管曾經不太喜歡網購這種新事物,但她也只能趕上身邊朋友的步伐,在經營手法上做出巨大的轉型。

為了令新家接納,Polly做出巨大的轉型。(梁鵬威攝)

怨繁瑣但理解嚴謹:用時間檢驗真誠

Connie則是另一番體會,她的公司起初在台北經營,後來營運地址改為台中。她認為,與其說是嚴格,倒不如說相比於香港,在台灣辦事手續繁多,比較「麻煩」,例如銀行的辦事手法過於傳統,在電腦等科技領域,台灣或比香港更先進,但改地址這種理應用電子化手段就可以快速處理的事,偏偏卻要重頭來過,最後待實體文件堆積如山才告完成。

儘管過程並不容易,但二人都感到自己是幸運的,因其可謂趕上舊制的尾班車,移民的過程總體而言仍是順利的,包括移民署的要求,都是「一交一收」,中間沒感到有什麼特別刁難之處。

Connie認為台灣辦事手續繁多。(梁鵬威攝)

相對地,後來者就沒那麼幸運,被加「移民監」的案例數不勝數,有YouTuber曾公開表示,有認識做貿易的移台港人每年生意額幾百萬台幣,也有人開實體舖、聘請台灣人,表面合乎所有條件,結果全部都是要「觀察」多一年。標準模糊加上家庭因素,最後他忍痛放棄移台。

雖然自己也是香港移民,但對於台灣政府的嚴謹程度,乃至台灣整體社會對港人形象轉差,二人表示理解,這確實與前人「往績」不佳有關,以往不少港人移民在台期間經營着事業,卻在拿到身份後就結束一切回流或再移居,甚至部分害群之馬靠「造數」過關,儘管大部份港人安份守己,但上述情況自然令台灣對港人有了顧慮,因此採取拖字闕,用時間來判斷大家是否真誠移民。

另一方面就是政治因素,亦即對安全問題的疑慮,對此Polly認為,漏網之魚在所難免,兩岸關係如此緊張下,當局也有自己的考量。

二人理解台灣對香港移民有顧慮。圖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造勢活動。(梁鵬威攝)

政黨輪替是變數 戰爭與和平前隨遇而安

四年前,民進黨蔡英文以1996年開放直選後,得票數最高的姿態連任,然而今屆,代表執政黨的賴清德儘管在多項民調中領先,惟優勢並不顯著,政黨輪替的呼聲甚囂塵上。既然是在綠營執政的背景下來台,那麼,一旦政黨輪替成真,「綠地」變「藍天」,是否會影響港人留台意欲?

賴清德在多項民調中領先,惟優勢並不顯著。(梁鵬威攝)

對此,Polly認為,如主張緩和兩岸關係的國民黨侯友宜勝選,對大陸自然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也會放鬆大陸的人流,而與她同期移民台灣的港人,多是受政治因素驅使,因此會看重新一屆政府是否能把關好台灣的大門,一旦失望,不能排除二次移民的可能性。Connie亦承認自己仍要盤算一番,但她表示不會因為換了個黨執政就馬上離開,畢竟年紀已不小,難以承受,她會給自己一、兩年時間觀察台灣的走向。

儘管對移民的抉擇尚未到蓋棺論定之時,對台灣前景的期盼與憂慮並存,但對於手上這一票,Polly與Connie一致認為,這只有加強了她們對台灣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自己關注的再不止是移民議題,更會看在地議題,本土的民生利益,代入台灣的角度。

儘管對交通問題有微言,但Connie認為既然移民,就得接受台灣的生活方式。(梁鵬威攝)

她們認為,香港人與台灣人的身份間,並非只存在着張力。Connie承認,當香港議題與台灣利益存在矛盾時,自己確實曾會不期而然地用了香港人的角度想問題,但是每當出現這種情況,她便會約束自己,即使小至一些非常民生的問題亦然。例如,儘管對台灣的交通咬牙切齒,有時甚至懷念「香港標準」,但仍會提醒自己,台灣有自己的節奏,自己要接受,不能用了自身那一套,反要由別人來遷就。

比起台灣社會本身的問題,真正令她們不安的,是那陰晴不定的台海局勢。2022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台譯:裴洛西、波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起北京強烈抗議,並宣佈繞台實彈演練。當時Polly坐在台灣家中的電視機前一整天跟進狀況,連飛機位置都目不轉睛地關注着,這是過往在香港從未有過的體會。

希望能在台灣安身立命的Polly眺望着自己所住的社區。(梁鵬威攝)

Polly一直相信此心安處是吾鄉,住在台灣就是安身立命,對局勢發展得如此之快是始料未及。而遠在加拿大的女兒,她認為對方當時其實非常擔心,只是沒有啟齒。

萬一最壞的情況在未來發生,Connie認為,自己會隨遇而安,畢竟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不能及時避免,那麼她會留下來陪伴這個地方一起面對,「既然選擇了這裏,就會陪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