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熊本廠今年量產 分析:以「日本模式」備戰全球布局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積電(TSMC)日本熊本廠將於2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並於第4季量產。半導體產業專家認為,熊本廠將成為台積電因應客戶地緣政治,以及供應鏈韌性需求的全球布局重要據點。

台積電為滿足客戶需求,2020年5月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晶圓廠,2021年11月決定在日本熊本設立子公司JASM,興建特殊技術晶圓廠,2023年8月決議投資德國子公司ESMC,在德勒斯登建廠。

2021年11月,台積電與索尼正式合作在熊本建立晶圓廠。(路透社)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預計2025年上半年量產4奈米製程,熊本廠則搶先在今年2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於第4季量產12奈米、16奈米、22奈米及28奈米製程,將是台積電新一波海外布局中,首座量產的海外晶圓廠。

台媒《中央社》報道,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指出,台積電熊本廠得以快速進展,後來居上搶先量產,主要與3個因素有關,首先是當地政府、國家預算補貼進程,以及補助金額大小;其次是供應鏈完整度及支援程度;再來則是營運成本,包括勞工等。

楊瑞臨表示,美國、日本及德國都希望建立自主半導體供應鏈,提升供應鏈韌性,但這三地的生產成本皆高於台灣,當地政府相關政策規劃及落實情況相當關鍵;台積電熊本廠量產時間能夠超前亞利桑那州廠,主要是日本政府政策規劃速度快,且都已補助。

楊瑞臨指出,日本半導體供應鏈完整度優於美國及德國,也是讓台積電熊本廠得以快速量產的主因之一。日本半導體產業雖逐步失去在全世界的領先優勢,但日本設備及材料商仍是在國際執牛耳。「台積電前往日本設廠,當地完整的設備、材料供應鏈可以就近供應;反觀德國欠缺半導體設備,美國雖有半導體設備,不過缺少電子材料化學品。」

半導體生產設備龐大而昂貴,也需要極高規格潔淨環境,因此興建新廠並不容易。圖為台積電的代工廠。(TSMC)

類似的觀察,前台灣科技部長陳良基過去也曾提出。陳良基表示,日本半導體產業根基還在,設備與材料仍是非常強,台日供應鏈一直以來都有很深的連結,相關製程與供應鏈很多是共用資源;同時,台積電赴日本設廠還有一項重點,便是貼近市場,可以透過由日本企業完全包掉,規模經濟的效應會更好。

台媒《遠見雜誌》分析則指,台積電赴熊本設廠,開啟「日本模式」,也有展示給美國、德國政府看的用意。分析指出,台積電在日本成功建廠的指標性意義有五,包含海外策略帶動成長,穩定台積電內部狀態;台日產業同盟,帶來區域生產綜效;日本廠可做為台積電跨國管理的練兵場;推動德國、美國建廠進度,日本廠是跨國合作的指標案例;以及接住晶片成長商機等。

2022年APEC領袖峰會11月19日落幕,台灣代表張忠謀(左)當天下午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右)於場邊晤談。張忠謀分享,賀錦麗「對晶片特別有興趣」,表達歡迎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之外,也特別重申美國幫助台灣的決心。(APEC中華台北代表團)

至於營運成本方面,楊瑞臨指出,日本成本雖比台灣高,不過相對要比德國及美國低,這也是台積電熊本廠進展快速的因素之一。

楊瑞臨表示,美國是台積電最大市場,當地需求大於日本,而各國政府補助情況,將影響台積電未來各地產能規模與擴產速度;若美國補助金額不如預期,熊本廠不排除可能成為台積電滿足美國及德國客戶需求的第二供應來源,是台積電全球布局的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