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科大、中工院報告呈中央:香港創科優勢迅速消失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即將出爐。創新還是滅亡,這是一個問題!香港科技大學昨日(5月14日)發表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報告,指本港競爭優勢正迅速消失,而特區政府「放任」政策不再合時,應積極透過政策帶動創科發展。報告於去年6月透過中國工程院呈交中央,湊巧的是,新華社昨也報道,24名在港中國工程院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去年同期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反映香港發展創科的迫切,而習近平對此高度重視,已指示有關部門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

科技大學發表大灣區創科發展報告,指香港競爭優勢正迅速消失,而政府奉行多年的放任政策已不再合時。(科技大學提供)

「香港要建立(創科)生態系統,就一定要有政策!」科大艾禮文家族工程及公共政策教授李行偉如是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工程科學院、以及中國工程院,於2016年中就大灣區的創新及科技政策進行研究,探討香港應該如何就創科議題,更精準與珠三角地區深入合作,發揮優勢互補。研究發現,深圳早已依靠有效的創科政策,大幅提升自身競爭力,但香港優勢卻迅速消失,正面對「創新還是滅亡」這嚴峻問題。

報告經中工院呈交中央習近平同期收相關學者致函

有份參與研究的李行偉透露,報告已於去年6月透過中國工程院提交國務院。事隔一年,科大終於正式對外發表報告,湊巧的是,新華社昨也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6月收到24名在港的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去信,向他表達香港發展創科的迫切,而習近平對此高度重視,強調要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報道又指,國家科技部及財政部等,將會同中聯辦聽取港府及業界意見,「先行試點,特事特辦」,迅速落實有關工作。

據了解,聯署致函習近平的學者當中,有不少人也參與撰寫了上述報告。

報告指,在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當中,香港各大院校透過其內地分支機構,取得113項立項,總資助金額為4700萬人民幣,平均立項成功率達31.4%。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及財政部昨日出台新規定,指本港大學及科研機構,可以直接向中央申請項目,令有關資金可以在港使用。

科大表示,報告已於去年中透過中國工程院提交國務院。(科技大學提供)

張炳良加盟科大:不需等中央框架才發展創科

「我不贊成等人(中央)給我們框架,我們才去做,這不是香港精神。」被問及香港需否等待國家出手驅動創科發展時,張炳良認為,香港自1950年代開始,已有一種「Can-do Spirit」,只有要空間就會勇往直前,根本不需等待國家政策。他又勉勵香港人,面對中港問題及大灣區發展大勢時,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要畏首畏尾。科技大學跨學科課程事務處處長周敬流教授則寄語年輕人,不應畫地為牢,既要嘗試到他鄉貢獻,也要開放接受別人來港發展。

報告建議,創科發展必須得到政府最高層的支持,而政府決策部門亦需補充具備相關專業和技術的專家,並加強凝聚社會對創科發展的共識。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白立邦(Naubahar Sharif)強調,沒有政策就不能發展創科,「就像嬰兒一樣,要有家長(引領和指導),才能成長。」張炳良也指,要令科研「落地」應用,就要有產業政策的配合,而「政策不是看條文,是看效力,看它能否發揮牽引的力量」;他又提醒,政府不要以為「政策」可以取代市場力量,而是與市場眼光保持一致,洞悉社會有否發展訴求、需否更多政策引領。

報告又提到,香港高等教育具獨特優勢,有助推進創科發展。有見及此,科技大學自2014年開始,開辦公共政策領導人才培訓課程,及後又成立公共政策研究院培養研究型學者,而在今年9月,科大又將開辦一個為期兩年的全日制公共政策碩士課程(MPP),專攻科技創新政策及環境政策。科大公共政策學部署理主任吳遜教授表示,課程將透過科學實證及數據分析等,強化學員的政策分析知識,並有機會安排他們到大灣區實習。

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早於回歸前提出「港深灣區」的吳家瑋,科技大學下任校長、知名航空航天專家史維,以及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被譽為「大疆無人機(DJI)之父」的李澤湘,已先後接受《香港01》專訪,暢談應對大灣區發展的戰略部署。敬請留意下周一(5月21日)出版的《香港01周報》及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