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專訪最早將村上引入華文世界譯者 賴明珠:我很幸運

撰文:伍麗微
出版:更新:

3月初,賴明珠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博群書節有一場演講,漫談村上春樹的中文翻譯。會場一換再換,都擋不住讀者的熱情,近500人擠在小小的空間裏,興致勃勃地聽一個譯者一路走來的翻譯歷程。她侃侃而談村上春樹的文體腔調、文字節奏、生長環境等,說村上春樹喜歡用外來語,而這些外來語曾把她搞得焦頭爛額。她亦提到翻譯,提及不同譯本及讀者的批評。下月日本天皇交接,平成年代即將結束,日媒《朝日新聞》趁機總結平成年代的30本好書,村上春樹有兩本書入圍,其中《1Q84》位列首位,另一作品《發條鳥年代記》獲第10位。對此,賴明珠笑言,村上春樹是這個時代被評論最多、被研究最多的一位作者,「能夠翻譯他的書,我覺得很幸運。」

幸運的不只有賴明珠,還有這一代的華文讀者。我們大多都是透過賴明珠認識村上春樹,喜歡上他的作品。村上春樹在1979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開始全職作家生涯。至1986年,華文圈才出現村上的中文譯作,台灣時報出版社先後出版《1973年的彈珠玩具》、《遇見100%的女孩》及《聽風的歌》,銷量一般,直至1987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熱銷,迅速被中港台買下版權後,村上春樹的名字才正式映入華人讀者眼簾。

當年,賴明珠不斷向人推介村上,是基於想跟好朋友分享好東西的心情,她從沒想過村上後來會這麼紅。

賴明珠今年72歲了,比村上春樹大兩年,過去三十多年,翻譯了四十多本村上的作品,有時甚至被當成村上的「代言人」,讀者不時將感受、想法投射到她身上,問她如何看待書中常常流露出的孤獨感、生死觀,以及情慾描寫等,她大都從善如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她會忍不住說,她是她,村上是村上,雖然她與村上在想法上有相似之處,也希望在翻譯上貼近原文,但她與他畢竟不完全一樣。

看翻譯小說就像去旅行

賴明珠的文字簡潔、平實,真人卻如沐春風,談吐溫柔,提起喜歡的事物,眼睛會發亮,譬如她最近看了樹木希林的遺作《日日是好日》,「我知道她是在三十多年前了,她拍廣告影片,自此我就對這位演員有印象,她是一位很有個人特色的演員。」喜歡看電影,有時看完試片會幫忙寫影評,她也喜歡文學,尤其是翻譯小說,會想像那個地方,彷彿去了一趟旅行似的。

若不是喜歡文學,便不會有後來的翻譯。賴明珠是典型的文學少女,初中時已閱讀俄國文學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枕前讀物。高中時期,她開始看法國小說,後來接觸到美國和英國小說,眼界大開。大學時,由於修讀農業經濟,她一度遠離文學,但在宿舍好友的拉攏下,她去旁聽中文系的課,更被孟瑤老師的一句話點醒。老師說日本的翻譯和出版很發達,世界上的各種資訊很快被翻成日文,若學會日文,便能掌握天下事。

賴明珠曾多次提到,《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她最喜歡的村上作品。(龔嘉盛攝)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台灣,政治氛圍雖然保守,但受惠於盟友美國的繁榮經濟,經濟文化發展蓬勃,新思潮湧現,許多外文雜誌進口,攝影、設計、建築、園藝、盆栽、編織、時裝等生活類雜誌都有,當中又以日文雜誌最為多元。

為了解世界潮流,大二那年,賴明珠開始到補習社學日文。從在學到畢業,留校做了一年半研究助理,再到台北的廣告公司工作了四年多,她斷斷續續上堂,一來是相信老師所言,二來也因為廣告屬新興行業,電視從黑白轉為彩色,商品宣傳要拍大量廣告,更需要吸收新資訊。「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比較需要創意人才。」

1976年,已在社會工作近六年的她決定離開台灣,到日本深造,不是沒有想過選讀設計或文學,但只能到私立大學讀,學費很貴,最後還是選修千葉大學的農業經濟系。那一年,村上龍以《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奪得芥川龍之介賞,宿舍的女生都在討論,她找來看了,順道接觸到谷崎潤一郎、五木寬之的小說。「同學們常跟我說有什麼漫畫好看、什麼小說好看,會推薦很多書,我也常去圖書館、書店,看有什麼有趣的書。」

當時沒能翻譯《挪威的森林》,有點可惜。這本書跟村上的寫作風格很不一樣,很寫實,裏面有很多情節描述年輕時的事,初讀並沒有被感動,後來重讀才漸漸感動,進而翻譯。
賴明珠

村上春樹在1978年到神宮球場看了一場棒球賽,養樂多燕子隊對廣島東洋鯉魚隊,現場氣氛冷清,他在外野席邊喝啤酒邊看比賽,「寫小說」的念頭突然湧現,翌年便有了《聽風的歌》。「他看棒球賽的時候,可能我正坐飛機回台灣,可能在棒球場上空飛過。」賴明珠幻想道。

村上春樹曾說:「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都會選擇雞蛋」。(Haruki Murakami@Facebook)

先翻出來看看

回到台灣四年後,她才在雜誌上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樹的名字。一次兩次三次,她覺得眼熟,忍不住翻出前幾期的雜誌,仔細查看,更跑到永漢書店,找來原文書讀,發現這個作者很特別,便跟後來到《新書月刊》任總編輯的前同事周浩正大力推薦,對方不諳日語,着她先翻出來。

賴明珠先後翻譯了三篇短篇,並寫了一篇文章介紹村上的文體、風格。《新書月刊》辦了23期便結束,周浩正轉到時報出版社任總編輯,這時賴明珠又問他願不願意出書,對方還是這樣回應:「先翻出來看看。」

《挪威的森林》令村上春樹紅遍亞洲。(視覺中國/《挪威的森林》電影劇照)

明知可能不被出版,她還是認真翻了,更一度辭掉廣告工作,到紐約旅遊,期間將《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的譯稿寄回,時報決定先出《1973年的彈珠玩具》。後在文學主編陳雨航建議下,她緊接着翻譯短篇《遇見100%的女孩》,一年後,再出版《聽風的歌》。在村上春樹大熱之前,台灣已經出了三本村上作品。

真正讓村上紅遍亞洲的《挪威的森林》,是一本令村上意外、卻讓賴明珠感到可惜的作品。此書1987年出版,在日本大賣430萬冊,然而,與她合作無間的兩位時報總編都相繼轉到其他出版社,以致此書的版權落入故鄉出版社手中,他們找來另外五個人來翻譯這本書。

「當時沒能翻譯《挪威的森林》,有點可惜。這本書跟村上的寫作風格很不一樣,很寫實,裏面有很多情節描述年輕時的事,初讀並沒有被感動,後來重讀才漸漸感動,進而翻譯。」許多年後,她如此說。

30多年來,賴明珠幾乎只是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一個非常專一的譯者,到底村上春樹有何魅力?她又如何看待譯者與作者的關係?詳情請看:【專訪.下】只翻譯喜歡的作品 賴明珠表白最愛村上春樹的正義感​

上文節錄自於第15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3月25日)《 最早把村上春樹引進華文世界 賴明珠:看翻譯小說就像去一趟旅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香港01》周報人物專訪:【香港藝術節】《九江》以戲喻港 李鎮洲:政治化氛圍影響創作【專訪】當差28年 退休研警隊史 凌劍剛:做一個正直的警察很難【專訪】嘆友人離逝 感激生命中八位要人 詩人蔡炎培:有詩真好【棄演從藝.上】踏台板寫劇本 編劇江駿傑自小有個粵劇夢【劇場教育.上】戲劇走入校園  何力高:願學生能找到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