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一】在新冠肺炎「疫」境中成長 如何有效在家學習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由於市民於假期期間較多外遊,短期內可能會增加病毒在人口稠密環境傳播的風險,政府於1月25日宣布: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及特殊學校)延長新年假期至2月16日;之後,因應疫情有惡化趨勢,停課安排數度延期。日前,教育局宣布全港學校無限期停課,並承諾在確實復課日期前最少三個星期前公布,復課日子遙遙無期。
停課期間,政府鼓勵學校和學生善用不同學習模式(如電子學習),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以達致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目的,不少學校的師生也積極響應。如今,停課不停學實行了一個多月,打破了課室的空間界限,網上學習變得多樣化,老師和學生都在適應和持續調節新的課堂形式。
現時近乎所有小學均已實行網上學習,甚至有中學推行實時上課,惟教育局沒有統一教學要求和模式,很多學校以預錄影片結合網上學習平台資源,讓小朋友可以在家學習,但教學成效暫難評估。學界多年來推動電子學習,卻從未試過如此大規模地推行全港性遙距教學,停課來得突然,學校和家長始料不及。在這段停課的日子,老師們在嘗試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又如何適應在家上課?雙方遇到哪些困難和限制?本期專題帶領大家走進這個規模巨大的網上課室。
撰文:歐陽翠詩

停課的首周,佛教中華康山學校英文科主任張嘉慧已做好心理準備,要隨時隨地授課。從實體教室搬到網上教室,原本的教學進程變得不再適用,停課期間,她回到學校,與幾位科主任和顧問老師開會,商討對策。

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網上教學,老師們要作很多新的嘗試,例如把每星期的課程濃縮為約5至15分鐘的影片;擬定每周的教學主題後,又要構思教授的重點、方法,以及學生的習作等;準備教材之後,還要思考如何評核學生的學習效能……

事實上,大部份學校在停課初期均以「溫故」作為教學主調,複習已教授的內容,未有打算教授新課題。然而,隨着復課日子不斷延期,很多學校不得不思考如何繼續教學,好讓學生不會浪費學習時間,復課後亦可盡快接上教學節奏。

校本製作的教學短片有老師的聲音,即使看不到老師的樣子,也令同學有親切感。(歐嘉樂攝)

「我們想把幾項東西帶給學生,像煮一頓飯,分頭盤、主菜和甜品。頭盤是運用網上教學資源,重溫教學內容;主菜是校本製作、配合課程進度的教學短片;甜品是網上自主學習平台,以延伸教學。」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校長馬中駿解釋。

學校在停課前已有使用網上教學平台Google Classroom的經驗,平台可以發放資訊和功課,師生對網上教學早有概念,因而很快便掌握到如何運用,老師不用花費太多時間讓家長和學生了解如何操作電子平台,可以專注做好教材。

縱然有使用Google Classroom的經驗,但在拍攝教學影片初期,老師們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磨合。停課首周,老師們分批回校拿取校方發放的iPad,然後回家備課。實行網上教學的首個星期,學校定於每天早上8時上載教材,希望模擬平時8時20分上課的時間,但因為老師仍處於摸索階段,若要早上8時準備好影片,前一天往往要工作至凌晨。

馬中駿坦言,有些老師首星期頗感吃力,星期六、日也要拍片。「做着做着,去到第二、三個星期,影片的供應就穩定很多了。」

老師們為了炒好這道「主菜」花了不少心思。拍片之前要先考慮一連串問題,如沒有小組討論、情景互動的課堂,單憑講授形式的短片,能否吸引小學生投入學習?影片不能太長,因為學生專注力有限;也不能太短,因為若內容過於簡單,就難以傳授知識。還要考慮如何善用其他網上學習資源,並讓學生清楚知道每堂學習了什麼,以填補教學影片劃重點、把學習變得碎片化的缺點……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馬中駿校長鼓勵老師靈活運用不同網上教學方法。(歐嘉樂攝)

掌握拍片技巧 內容要更花心思

短短5至10分鐘的短片,準備工夫比平常備課還多。老師們會先按每周的教學主題製作投影片,並在每張投影片下寫上解說的備忘稿,有點像YouTuber要寫好草稿再拍片。寫好稿後會以手機拍下投影片的內容,與其他老師討論,「這句可以這樣解釋」、「那句可以怎樣解說」、「這樣學生可會明白」……任教同一科的老師會一起商討如何拍攝影片,負責資訊科技的老師從旁協助,科主任亦會幫忙了解老師的解說是否清晰、詳盡,能否容易讓學生理解,務求令教學影片既精準表達內容,又可讓學生專注。修正投影片的內容後,老師才會讀稿錄音,「寫稿花上不少時間,(老師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是KOL。」張嘉慧說。

對老師來說,拍攝影片不算太困難,放幾本書砌出高台,把iPad架起來就可以拍攝,但要加入什麼插圖、用什麼網上教學平台輔助、構思習題等卻一點也不容易,還要注意聲線的運用,不可以平鋪直敘,提問後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例如,帶領學生做數學題時,便要預算好學生的計算時間,在中途加入提示,叫學生按停影片,計算完畢才繼續播放,間中又要稱讚學生做得好,以示鼓勵。

有了教材,如何評核學生的學習效能,也是老師需要思考的課題。校方需要不斷調適交功課的模式,好讓學生學得更好,摸索的路依然未完。中文科科主任鄒卓穎說,最初,功課以Google Form的選擇題為主,而考慮到學生未必懂得中文字輸入法,因此可用紙筆完成較長的答題,並請家長拍照上載。為照顧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需要,學校開始考慮語文科可錄音答題,讓學生上載聲帶,供老師評分。

數學科方面,為了讓學生理解圖像概念,不能只用選擇題。數學科主任關樂婷表示,學校運用香港教育城的免費平台STAR,讓小朋友以不同形式做練習,包括計算題、應用題等,並應用相關的App讓學生拼砌圖形,再把截圖上載Google Classroom交功課。「老師共同備課,除了討論教學重點和內容外,還要考慮使用哪些平台和軟件更有助學生理解課題,比如學生可以用到電子繪圖。」關樂婷說。

圖為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數學科顧問何健華主任(左)、數學科主任孔繁洋老師(右)教導同學在家製作數學小遊戲。(歐嘉樂攝)

聽到老師聲音 學生更有親切感

老師靈活運用不同的網上教學方法,中文科老師以聲音導航,在投影片上畫圈,帶領同學一同做筆記,引導他們閱讀和理解文章;英文科外籍老師會在影片上用圖書說故事,教朗讀英文;兩位數學科老師以一問一答形式生動地講解數學題,還教導如何在家製作數學小遊戲;視藝科的影片教做小手工,在家中也可以跟兄弟姊妹一起學習。對於很多小朋友而言,這樣上課很新鮮。相比起只用網上資源教學,校本製作的學習短片更能和學生產生連繫,學生能夠聽到老師的聲音,更添親切感,所以學校希望老師可以持續自製教學影片。

不少家長對於學校安排感到滿意,認為網上教材很充實,比起自己在家中不知如何教導小朋友好得多。朱太太的三個女兒就讀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一對孿生女讀五年級,最小的妹妹讀三年級。以往每天在校園學習大半天,現在,她們每天早上會打開iPad看看學校有沒有上載新的網上教材,大概花上一小時就能完成當天的功課。

朱太太認為,老師在停課期間仍用心準備教材,「新年後停課,幾個女兒仍有放假心態,叫不動她們溫習。現在有教學片,她們會看,因為知道是老師拍攝,我不如老師般有牙力。」同級的兩個女兒會一同看教學影片,各自做練習,複核時再看看對方錯了多少道題。她們都很認真做功課,更會互相比較。因為學習模式新鮮及多樣化,女兒很有興趣。

朱太太本來不主張孩子在家使用電腦,平時用iPad只是查字典,「現在有影片可以看,挺特別的,平時較少接觸。她們現時很開心,可以對着iPad做功課。」(歐嘉樂攝)

談到學生的反應,張嘉慧說:「有一次,我們的課題選播英文歌《Everything At Once》,那是六年級英文科第一個星期的課堂內容,教授『as...as...』。」該課題是以聲音導航的投影片教學,為了讓投影片更有趣,校長也在短片中出現,到最後連結到YouTube網站,以英文歌作結。她說,不少學生積極參與網上課堂,看完短片更會留言,說「我完成了」、「我好喜歡這首歌啊」,甚至分享YouTube上其他相關的歌曲。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全校26個班別共700多個學生,當中約有八成學生參與Google Classroom的練習,比例相當高。小學生使用電子教學時仍需要家長輔助,學校的老師每星期都會打「陽光電話」,提醒學生要做Google Classroom,同時了解他們在家的情況,以及有否學習或技術上的困難,加強家校合作。

鄒卓穎指,有家長反映學生在家拿着iPad做功課很開心,因為媒介不同了,有新鮮感,而且他們的學習興趣仍在。「面對面教授的時候,可以見到學生的反應,可以透過即場對答知道他們吸收多少。影片教學則較難評估學習成效,我們會跟家長了解,問他們覺得小朋友學得怎樣,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繼續閱讀:【停課不停學.二】家中上課「無王管」 學習進度成疑

上文節錄自第20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30日)《在「疫」境中成長 如何停課不停學》。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