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英國酒吧解封人頭湧湧 比疫症更可怕的是什麼?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7月4日或許可被立為新的英國「國慶日」—為何?當日是疫情封鎖(lockdown)三個多月以來,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布全英酒吧和餐廳可以首度重開的日子。當政府於6月時向外宣布這個消息時,隨即舉國歡騰。
撰文:若山

一家小小的酒吧重開,為何令市民突然忘記一切,甚至無視社交距離的守則,要酒不要命,在疫情仍然嚴峻時跟人群相擁乾杯?酒吧對英國人為何如此重要,更標誌了一個國家民族的命脈?酒吧重開首天,政府為了給予酒吧更多戶外空間,同時保持社交距離,在倫敦蘇豪區一帶的行車馬路作出臨時的封路安排。餐廳罕有地如油麻地廟街那樣把枱櫈都放滿馬路,酒吧門外更回復了平日群眾人手一杯啤酒並歡快聊天的情景。

果然要酒不要命

然而,據筆者在蘇豪現場的非正式統計和觀察,在酒吧被允許開放的第一天,老牌或較傳統的pub大多數仍然關門,當中不少張貼「期待再會」的告示;重開的多為復古而新一脫的pub或新式的bar。酒客都是年輕人和中年人居多。據英國的夜間工業協會(Night-Time Industries Association)表示,解禁後仍然有逾30%的酒吧和餐廳尚未開業,他們依然對維持合適的社交距離沒有信心。

英國《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7月4日當晚頭版標題把玩英式諷刺,在一幅倫敦蘇豪區街道人頭湧湧、眾人舉杯狂歡的照片下,標示上:「大家在歡迎第二波疫情高峰的到來」。結果,有三家酒吧因為有酒客檢驗出新冠肺炎病毒而重新關閉,也有酒吧因為酒客醉酒而失控鬧事。大眾擔憂酒吧在短期內又會再度關門。

英國Star Inn酒吧想出以電圍欄防疫的奇招。(Facebook@Shaun Mulholland)

具「親切的公共性」

除了源遠流長、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pub文化今天仍深植於英國人生活中。客人通常是勞動階層。當時,這些社區空間衍生於街坊開設的酒屋,所以無論是氛圍、裝潢、社區關係,有如「在鄰居的大廳飲酒」,是一種介乎於私密和公共的空間。酒吧既能把社區關係拉得更緊密,但同時以男性主導,既排外又有其不開放性。

至十九世紀出現的pubic house,奠定了今天pub的風格。它是四種英式酒吧的結合—Alehouse(位於半鄉郊地區、多為本地常客、勞工階層為主);Gin Palace(位於都市、客人涵蓋藍領、白領及中產階層,通常是商家或地產商營運的酒屋);Tavern(格局高檔、源自駐留在英國各區最熱鬧的high street,顧客主要為中產階級,以供應具質素食物為主,部份為宗教團體的物業、餐廳或酒商設立的酒屋);Inn(遍布市區郊區,地點方便,顧客來自各方,包括旅客或本地客,選址郊區的多由農民開設,位處市區的則來自私人住宅)。

英國政府宣布解除居家令後,曼徹斯特市內的餐廳再次有客人光顧。(資料圖片/路透社)

是故,現今的pub各有定位,例如倫敦蘇豪和英國鄉村的pub風格和社群截然不同。我們能夠從pub的風景,清晰看見英國社會發展的軌迹和現況,以及社區階層脈絡的延展。同時,在人口流動和文化融合的今天,有些pub糅合以上幾種—既是熟客的大廳,同時對訪客來者不拒,跨階層、跨族群;既是和熟人相聚,也是跟陌生人搭訕的公共空間。

繼續閱讀:

上文節錄自第22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13日)《封鎖措施鬆綁,人潮洶湧 英國酒吧文化:放縱背後的憂鬱》,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2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第三波疫情非突如其來 防疫豈能有漏網之魚

【深度解讀】返深留港兩徬徨 跨境學童被遺忘

【其他精彩內容】

如何理解公務員「宣誓效忠」?

解封後人潮洶湧 英國酒吧文化:放縱背後的憂鬱

獨家專訪電影導演楊凡:追憶繼園臺的逝水年華

突破AI運算瓶頸 晶片研發競賽展開

推動社保新政 提升扶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