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雲娜
最後更新日期:
反修例風波觸動北京親手制訂《港區國安法》,此舉原為填補國家安全漏洞,卻引發部份港人萌生移民念頭;與此同時,英國不斷為俗稱「BNO」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擴充入籍權利,當地內政部預料至年底將有超過73萬人持有。
雖說「人各有志」,但這波移民潮確實反映不少港人對國家的責任意識和政治忠誠相當薄弱。歸根究柢,是香港只有「居民」而鮮少「公民」的法律概念和身份制度,令香港「中國公民」無法形成與內地「中國公民」相應的認同和情感。
特區政府至今未曾正視港人身份的尷尬,明顯失責。當年中央願為香港平穩過渡而以「居民」簡化「公民」,如今香港斷不能再「和稀泥」,必須建立專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中國香港公民」制度,首要解決「雙重國籍」。
若想深入了解香港人的「雙重國籍」問題,以及如何能藉着構建「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解決相關問題,請閱讀第24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14日)《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 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
1984年中英雙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引發香港大型移民潮。(Getty Images)
【封面報道】是時候正視「雙重國籍」問題 建「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
【科技.未來】網絡免責法第230條將修訂 美科技巨擘或失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