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藝術】加密藝術品來襲 淘汰藝廊拍賣行 還是投機泡沫?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最近藝術界對「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興致盎然,會否意味傳統藝術市場若不像佳士得(Christie's)般變法—破天荒為數碼藏品競標並天價成交,那就會被NFT取代?

NFT畫家Beeple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近日在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以6,930萬美元高價成交。(Christie's;Reuters)(Christie's;Reuters)

藝術數據分析資料庫Artnome創辦人Jason Bailey指出,業界一直依賴實體活動,例如藝術節及現場拍賣,「這種做法數十年來運作良好,適用於嬰兒潮一代(boomers)……但是,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有別,他們更喜歡講求包容、去中心化和數碼原生體驗的品牌。如果佳士得和其他拍賣行只視區塊鏈(blockchain)和NFT為一種潮流,而非藝術品市場的未來方向,那麼,他們將錯過聯繫新世代的機會。」

擁有傳統藝術訓練的NFT畫家Trevor Jones甚至大膽預測,NFT可能會引致屹立已久的傳統藝術市場消失:「目前數碼藝術市場尚在熱身階段,不久將來可能會接管估值約670億美元的(實體)藝術市場。如果傳統藝術市場、藝廊和拍賣行沒有作好準備,預料十至十五年後會被淘汰。」

有藝術業者認為,面對「互聯網畫廊」衝擊,傳統藝術市場需要尋找新的生存方式。(Reuters)

藝廊策展人將「壽終正寢」?

不過,有些藝術從業者認為,傳統藝術生態不會就此消失。網絡藝術平台及藝術家聯盟FELT創辦人Mark Sabb也不同意藝廊不轉投NFT懷抱就會倒閉,他指出很多收藏家同時購入實體藝術品和NFT作品,而且不同創作各有不同的欣賞方式,「最終我們可能看到蓬勃發展的NFT空間與傳統藝廊並存。」NFT藝術家Beeple認為,即使NFT或數碼藝術興起,傳統藝術專家仍有其角色:「觀眾渴望有人過濾『雜訊』,展示真正高質的作品。因此,我並不認為這是藝廊或(實體)策展的末日。」

然而,歷經2018年加密貨幣圈的寒冬,或者會令人懷疑,從中衍生的NFT能否站穩陣腳。藝廊bitforms gallery創辦人Steven Sacks批評Beeple天價般的數碼藝術品純粹是炒作。藝術品銷售網站Artsy行政總裁Mike Steib質疑,Beeple的成功在於新鮮感和網絡人氣:「如果拍賣行賣的是受歡迎程度排第27名的第520版作品,收藏家還會不會這麼亢奮?」

有NFT收藏品買賣業者預期,加密藝術品也會類似比特幣,愈來愈獲大眾接受。圖為NFT畫家Beeple的作品。(Reuters)

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創辦人Duncan Cock Foster估計,當比特幣(Bitcoin)愈來愈受到主流接受,加密藝術也有此趨勢:「比特幣起初只是科技怪傑收集的資產,現在連對沖基金、保險公司也接納。隨着大家對這概念更熟悉,將來也許會看到藝術機構收藏NFT。」事實上,一些藝術家抱持比特幣散戶的「怕走寶」(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曾參與電影《哈比人》及電玩《Halo》的概念藝術家Ben Mauro最近高價售出NFT作品,他坦言這多少因為幾年前錯失了買入比特幣的時機:「比特幣在金錢上的效力也會出現於藝術界。我錯過了一次,今次不會了。」

不過,不少NFT參與者承認市場不乏投機份子,甚至包括他們自己。NFT投資者Nate Hart早於2017年涉足市場,見證不少NFT大幅升值。他分享轉手獲利的經驗:「當時有點被嚇到,感覺很不真實。我只是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碰到運氣,當然也冒上風險。雖然NFT空間增長不少,可是我認為這只是泡沫。」

有NFT收藏家坦承,現時這圈子充滿投機分子。圖為NBA推出的NFT收藏品Top Shot。(Top Shot)

何況,NFT的機制也非滴水不漏。漏洞在於,並非所有NFT都會在鑄造過程中確認該用戶是作品的原創者。近來加密藝術圈發現盜竊及挪用情況一再出現。著名Pokémon插畫師RJ Palmer、電玩概念藝術家Darek Zabrocki在Twitter發現,大量垃圾(scam)帳戶盜用他們在帖文分享的畫作並製成NFT出售。

隨着近年愈來愈多人參與NFT,部份人覺得情況似曾相識。NFT收藏家WhaleShark估計:「目前99%項目在二、三年後有可能消失,情況類似首次代幣發行(ICO)。」區塊鏈軟件公司Cosmos的首席開發人員Billy Rennekamp提醒:「在2017,年我們有過相似的經歷。現在間間藝廊都在討論NFT、個個藍籌藝術家都在考慮。但是風險太大,當價格下跌,參與NFT甚為高危。如果說我們將經歷另一次的牛市或熊市,我並不意外。」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互聯網畫廊」來襲 藝術市場汰弱留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標準不一 指引不清 長者應否接種新冠疫苗?

正視「再工業化」錯誤 帶領「香港製造」重生

區塊鏈鑄藏品 顛覆拍賣市場 數碼藝術狂熱 投機泡沫破滅?

婚戀網站方興未艾 印度告別「盲婚啞嫁」時代?

乘勢而起 華語樂壇進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