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成物:點石成金的是藝術館還是藝術家?

撰文:思兼
出版:更新:

今天01哲學編輯先不介紹新的藝術流派,介紹定義當代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成物(Ready-made)。

 

使用現成物,乃是當代藝術的關鍵特徵。現成物相對於創造物而言,它開闢了工藝創作與傳統藝術之外的第三條路。長久以來,使用現成物的藝術品都受不少人咎病:第一、藝術品象徵著藝術家個人獨特性的展現,但現成物驟眼看來顯現不到這點,也無法顯示藝術家為更好地表達自己而磨練的技藝。第二、現成物在藝術館擺放,觀賞者很可能無法理解在藝術館擺放及在其他地方擺放,究竟有甚麼分別。第三、大量生產的物件成為了藝術,藝術家似乎無任何貢獻,是種勞動成果的剽竊。然而我們作出這些質疑,不如讓我們重溫當時的社會環境為何出現這種藝術?

杜尚《下樓的裸女2號》

「現成物」藝術最早在1913年出現。杜尚(Marcel Duchamp)在巴黎發表的《自行車車輪》就首次使用這類物件,他直接拆下自行車的車輪並展示。他在1912年前往美國之前,原計劃在巴黎獨立展展出的畫作《下樓的裸女2號》被逼改名,後來他放棄參展。這件事讓杜尚理解到:迎合周圍的立體主義已難有突破,於是放棄繪畫,並致力於批判藝術制度,「現成物」正是當中最為激進的嘗試。

「現成物」呈現著藝術家與藝術品之間的極簡主義:藝術家對藝術只有最低限度的介入,亦即選擇現成物,透過不同方式放置並簽名,「現成物」就會成為藝術。正如《超現實主義縮略語字典》中所定義,「現成物」意思是「平凡的、大量生產的物件從它的功能性中分離;並透過藝術家的選擇及設置,將其昇華到藝術的高度」。杜尚為他最有名的作品《噴泉》(即署名R. Mutt的小便兜)辯護時,他說:「密特先生有沒有親手做這個噴泉毫不重要。他選擇了!他選擇了生活中平常的物件,放置在不同空間,使他原本的功用消失,產生新的視點。」

杜尚《玻璃瓶架》

杜尚最初製作「現成物」藝術是為了對抗他口中的「視網膜藝術」(Retinal Art),亦即只有視覺元素的藝術。因此他在選取「現成物」時,杜尚主要以「視覺上毫不顯眼」為原則,目標為了自己的反諷、幽默又或模棱兩可,作為抗拒藝術被定型的行動。他又控制自己選取現成物創作藝術的數量,他一年做此類藝術不多於二十件,以防自己出現選取現成物的偏好與品味。杜尚稱自己挑選的現成物為「尋獲物」(found object),以顯示它不是隨處可見的物件,而是經過精選的物件。

彼特布力克《字母F》

「現成物」概念對後來的新達達,以及觀念藝術中而言都是關鍵概念。觀念藝術開宗明義地將藝術脫工藝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運用「現成物」。廣義而言,「現成物」亦使藝術上的挪用變得正當。當時而言,這種挪用模仿著藝術館從事的蒐集、分類與展示的工作。藝術家以此諷刺與挑釁美術館的權威。「現成物」亦衍生出如「拼貼」(collage)等技法。從表象而言,二戰後的廢物藝術、普普藝術廣泛使用「現成物」再加工成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