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 Besson專訪】洛比桑:科幻電影象徵未來 不走Marvel尋常路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這部科幻片叫《星際特工: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去年在美國上映,一片盛讚。影片由法國導演洛比桑(Luc Besson)執導,籌備20年,耗資約17.7億港元,是法國電影史上最貴的電影。

 

影片改編自法國的一部著名漫畫,洛比桑從10歲起就追看,是鐵桿粉絲,如今搬上大熒幕,算是圓了他童年的一個夢想。每一個看過預告片的人,都會被影片的畫風驚艷:迷幻、詩意、鮮豔,勾勒出洛比桑對700年後未來世界的想像。

Luc Besson(洛比桑)小檔案:
1959年,洛比桑出生於巴黎。小時候,他常常呆在海邊,夢想是成為一名潛水員。
1988年,他拍了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夜海傾情》(《The Big Blue》)。
1994年,《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The Professional)上映。這部充滿藝術氣息的商業片令洛比桑的名字家喻戶曉。在中國,這部電影人氣非常高。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4,位列總排名第3位。
1997年,洛比桑拍《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這部充滿想像力的影片,幾乎重新定義了科幻電影。但洛比桑卻認為這部電影「生不逢時」,只有180個特效鏡頭,技術非常原始。而一年之後,數碼科技時代來臨,「如果再等一年,我的電影就能用上各種技術了。」
2014年,他請來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拍攝《超能煞姬》(LUCY),影片腦洞大開,探索人類腦部的潛力,成為那一年最具話題性的科幻電影。

洛比桑就是這樣一位導演:既有法國人的詩意浪漫,卻又不會故作深沉;他不排斥商業大片,卻游離於荷里活,自成一派。他擅長各式各樣的電影類型,卻對科幻電影情有獨鍾。

 

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正是洛比桑的最愛。

 

這部電影改編自法國漫畫《Valerian and Laureline》,漫畫原著甚至曾經影響過《星球大戰》,堪稱太空科幻的鼻祖。這部漫畫在法國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西遊記》,美國的「漫威宇宙」,從1967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一直到2010年才完結。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官方Facebook)

洛比桑正是這部漫畫的鐵桿粉絲。他從10歲就開始看,每週都迫不期待等著漫畫更新,還把女主角Laureline視為「初戀」。他很早就想拍Laureline的故事,但在看完《阿凡達》之後,他受到了刺激,覺得自己的劇本不夠好,又開始重新寫劇本。

 

影片設定在28世紀。太空中的兩名特工,相當於《史密夫決戰史密妻》中的史密斯夫婦,穿梭於星際之間,執行任務,他們分別由兩位年輕演員Dane DeHaan和Cara Delevingne飾演。

 

▼▼按圖放大更多《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劇照▼▼

+17

演員並不是最費錢的,特效才是。影片裡有200多個外星人,構建了一個多種族共存的世界。洛比桑花了一年時間,從世界各地搜羅了5000多張設計圖。

 

全片總計有2700個特效鏡頭,為了達到這種特效,洛比桑找來曾經操刀過《阿凡達》的Weta Digital電影數位特效公司、《星球大戰》的Industrial Light & Magic特效公司、《權力遊戲》背後的Rodeo FX特效公司,三家全球頂級特效公司聯合製作,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2700個特效鏡頭、5000多張設計圖下200多個外星人的世界▼▼

+5

洛比桑說這部電影融合了《第五元素》、《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潛行凶間》(Inception),這些經典電影的元素。

 

他對科幻電影充滿興趣,是因為它象徵著未來,可以天馬行空地去創造一切事物。在他眼中,未來應該是有趣的。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