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上帝之死 - EP60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上篇:尼采:酒神和太陽神 - EP59

 

上帝已死

 

在西方歷史,上帝一直都同時是宗教家、道德家與哲學家的真理保證者。上帝是宗教信仰、道德價值與理性知識的根據,上帝是一切價值的終極保證。然而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動說」(Heliocentrism),及後達爾文發表進化論,作為信仰之根據的上帝就被宣佈死亡;康德發表三大批判,把上帝逐出理性的領域,上帝被趕到道德的領域去,作為理性知識之根據的上帝被宣佈死亡;最後尼采把上帝佔有的僅一小塊立足之地也抽走,作為道德價值之根據的上帝被宣佈死亡。可以說是尼采給予上帝最後一擊:「上帝死了!」尼采借一個瘋子之口宣佈上帝全面死亡。凶手是誰?那瘋子回答︰「是我們殺死了上帝!」


如果是人類殺死了上帝,那必定是因為我們已經不需要上帝了,或上帝正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上帝的全面死亡肯定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尼采預見在上帝死後,人們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一種自我肯定、能自己創造價值的狀態。上帝死了,人類的所有價值都呈現真空狀態。尼采指出,人們要面對喪失既有價值之後所陷入的虛無主義(nihilism)。

康德發表的三大批判把上帝逐出理性領域,上帝被趕到道德的領域去,作為理性知識之根據的上帝被宣佈死亡。(連結)

 

甚麼是虛無主義﹖尼采指出虛無主義就是最高價值之喪失,人生缺乏目的,沒有誰可以對目的論的問題作回答!面對如此困境,意志薄弱的人可能會感到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現代人普遍被這種悲觀與緊張感折磨得不似人形,他們或會選擇以忙碌工作以逃避,或選擇融入群眾之中,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屈從於整個社會的普遍法規,掩蓋自己的不安。這就是尼采所言的「消極的虛無主義」。

 

尼采認為現代人面對這困境,感到有心無力,唯有頹廢起來。他認為要克服「消極的虛無主義」,就需要「積極的虛無主義」。「積極的虛無主義」是對「消極的虛無主義」的超越。尼采提出「積極的虛無主義」,認為從根本上說來,一切價值都是虛妄,我們有甚麼理由假定有一些既定的,如同上帝般的最高價值存在呢﹖尼采認為要克服「消極的虛無主義」,人們一方面需要否定過去的一切價值,另一方面需要再重新評估一切的價值。

 

重估一切價值

 

「重新評估一切價值」(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是尼采《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一書的副標題。尼采認為人們在達到以自己的力量去重新評估一切價值之前,需要經歷一段痛苦的虛無主義階段,如此人們才會醒覺。尼采指出舊的價值已經被打碎,這亦是對自我力量的肯定。尼采的另一本著作《偶像的黃昏》(Twilight of the Idols)的副標題是「如何用鐵錘從事哲學」(How to Philosophize with a Hammer),意指把西方歷史上不少被當作價值基礎的觀念視為偶像,要通通打碎。

尼采辯證法向我們示範怎樣用錘子來搞哲學。 (連結)

 

尼采把舊價值都打碎。以往人類的樂土,如哲學家津津樂道的理念世界,或宗教的彼岸世界,統統都被燒毀。人類還可以在哪裡棲身呢﹖尼采指出在以往被哲學家和宗教家鄙視的現世,正是人類得以重新肯定自己、建立價值的地方。尼采既然肯定現世的重要性,當然他亦會認為現世生命非常重要,人們應當肯定自己的生命意志。換言之,一切價值現在都要以事物能否使生命意志變得強大與否,作為尺度來衡量其道德價值。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英:Will to power/德:der Willer zur Macht)這個概念是尼采「價值重估」主張的延伸。簡單而言,權力意志是萬物最基本的驅力,一切物理變化、生物繁殖,乃至於人類的心理、文化等現象,尼采都認為是由權力意志所推動。如上文所言,權力意志其實就是處在現世的生命意志,所以尼采說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意志。不過尼采所言的生命意志不同於叔本華,叔本華認為生命意志就是追求生存,但尼采認為生命意志應該是指生命追求發揮自己的生命力,展現自己的強度。

 

可以說,尼采的生命意志準確而言應該是指生命不斷自我表現、創造、擴張的傾向。研究尼采的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曾表示尼采的權力意志並非指有所欠缺、不完滿的意志,也並非指要不斷獲得滿足的意志。在西方哲學史上,自從柏拉圖提出欲望就是Eros,給予它愛欲、欠缺等意義,欲望就是自身有所欠缺的欲望,欲望就是永遠的不足夠。

 

其後西方人繼承了這個「欲望欠缺論」的論調,但如果尼采的欲望是指這個意志,生命意志就會是一個奴性的意志,因為他不得不追求物以滿足自己,就會把自己受限於物,被物牽著鼻子走。德勒茲認為尼采的意志,意指更多的是欲望與生產性,在重覆的行動中生產出多樣性和嶄新性。

德勒茲(Gilles Deleuze)曾表示尼采的權力意志並非指有所欠缺、不完滿的意志,也並非指要不斷獲得滿足的意志。(連結)

 

超人

 

尼采教導人們要否定既定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創造,追求差異性。我們可以說尼采要反對一切既有、不變的事物,包括人類本身。由此,尼采轉而提出「超人」(英文︰Overman/德文︰Übermensch)的思想。尼采認為在「消極的虛無主義」的時代,要重新肯定價值和意義,人們就不可能依賴上帝,因為祂已經死了。人們需要一個新的物種,這就是「超人」。那麼到底甚麼是「超人」?

 

尼采其實沒有直接回答甚麼是超人,他只有透過跟「末人」(英文︰Last man/德文︰der letzte Mensch)作比較,間接說明何謂「超人」。末人其實就是沒有個性、沒有創造力而盲目追隨大眾觀點的人。相反「超人」就是其生命意志得到最大程度之發揮的人,「超人」衝破一切障礙,超越善惡,具有絕對的自主性。如此,「超人」不需要任何真理、善惡的標準,因為他們自己就是真理和善惡的準繩。

 

在歷史上有甚麼人可以被稱作「超人」呢﹖尼采認為在歷史上的偉人們其實都不可算是「超人」,很難指明有甚麼人會合乎尼采「超人」的標準。倒不如說,「超人」是一種在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新物種。尼采曾經表示,一般人之於「超人」,其實就如猿猴之於人類。

 

 

(下篇:尼采:沒有事實,只有解釋 - E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