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喬治:為何社會進步反而財富嚴重不均?問題就在土地的價值

撰文:唐晉濱
出版:更新:

偉大的亨利・喬治,是位被遺忘的經濟學家與哲學家。馬克思於今天無人不識,但早在十九世紀,喬治的名氣要比馬克思大得多了(特別是在英國、美國)。

懷著劫匪覺悟的經濟學家

1839年9月2日,亨利・喬治(Henry George)出生於美國費城。小喬治沒有完成中學學業,十四歲即肄業就職,但仍然熱愛閱讀與學習。後來喬治結婚,跟妻子與四個子女幸福地生活,但同時要飽受貧苦。在最山窮水盡的時候,喬治想到最後的手段:到街上行乞,遇到第一個穿著得體的人就上前問他要錢。喬治心裡早有決定,若受拒絕的話就打劫他,最後這男人給了喬治五美元,劫案才沒有發生。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Wikimedia Commons)

喬治對貧窮有著切身的經歷,他到了機會處處的三藩市想要淘把金,但最後只能找到一份於《時報》(Times)的印刷員工作。可是,自學成材的喬治另一邊廂卻馬上可以為報紙撰稿,幾年過去,喬治成為編輯,更自己辦報,一步步得到更好的待遇與名聲,終能擺脫貧窮。

一次機會下喬治從西部到了東岸的紐約遊覽,卻驚訝這大城市貧富懸殊的情況,竟更甚於發展較落後的加州。這件事觸發喬治寫下他最有名的《進步與貧困:對於工業蕭條、隨著財富增加而增加的欲求之成因的探究:解決之道》(Progress and Poverty: 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 of Industrial Depressions and of Increase of Want with Increase of Wealth: The Remedy)。喬治用盡心血,花費一年多方能完稿,他深信此書對人類的未來將會佔重要的位置。結果此書全球銷量超過三百萬本,有說,它是當時美國流通最廣的書。

亨利・喬治《進步與貧困:對於工業蕭條、隨著財富增加而增加的欲求之成因的探究:解決之道》(Progress and Poverty: 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 of Industrial Depressions and of Increase of Want with Increase of Wealth: The Remedy)

為何人類生產力愈高,人們愈窮?

《進步與貧困》的書名,就足以讓我們猜想到全書的主題,這個讓喬治苦惱而困惑的問題是:為甚麼在經濟與生產力愈益進步的社會,反而出現更嚴重的財富分佈不均?為何工人總趨向只能得到讓自己維持最低所需水平的工資?

依喬治的觀察,隨著人口增長,土地的價值亦會上升,人要付出更高的代價以得到使用土地的特權。然而,整個世界的人類都各自分工,各司其職,因此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可以交換其他所有人的勞動成果。在這情況下,收取地租的行為根本毫無生產力可言,地主卻可以瓜分其他人極大的部分的勞動所得,而這正是即使生產力有長足進步,但多數人仍然活於貧窮的源由。可是喬治無意要充公地主手上的土地,他認為他們大可以留著土地的私有財權,重要的是將土地的地租充公。

《進步與貧困》(Cosimo Classics)

所謂充公地租(land rent),方法是改變稅制,實施單一稅(single tax)──地價稅(land value tax)。地價稅被美譽為「完美的稅」(the perfect tax),早於喬治已受亞當・史密斯與李嘉圖兩位政治經濟學家推崇。喬治強調土地帶有天然資源與地理位置(尤其於城市)的價值,這些價值必須被視作公共財。地價稅針對的,正是土地的這些價值,而非地主在土地上所進行的經濟活動與所得。因土地的價值往往能為地主帶來鉅大的財富,地價稅算是一種累進稅(progressive tax)。政府利用收來的地價稅填補一切庫房支出,亦由此可以廢除所有其他的雜稅。若庫房還有盈餘,甚至可以分派給大眾作最低基本收入。單一的地價稅制除了使財富平均分配外,亦透過減免勞動稅項,而將工人勞動所產出的價值歸還予工人。

亞當・史密:無形之手,政治經濟學的先驅

喬治主義與馬克思

喬治提出的將勞動者的勞動成果與價值還給他們,並將土地的價值公有化的主張,被稱為喬治主義(Georgism),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經濟學思潮,催生出愛爾蘭與蘇格蘭等地的土地改革運動。

1890年前後的喬治主義運動襟章,寫上了喬治的核心主張「自由貿易、自由土地、自由人」(Free Trade Free Land Free Man)(Wikimedia Commons)

不知讀者有否這樣的感覺:乍看之下,喬治與馬克思的主張似乎有所重疊,包括歸還生產成果的價值予工人,與打擊佔取多數價值的地主階級。然而,對於喬治來說土地處於他的理論體系最重要的核心位置,而他只主張某程度上的社會主義改革;相反,對於馬克思來說土地只是資本的一種形式,而他要求的是推翻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而事實上,已近晚年的馬克思有特地讀過這位紅透英、美的經濟哲學家的巨著,並辨識出喬治的主張與《共產黨宣言》實有偶合之處,但他馬上就對喬治作出批評,指「他完全不懂剩餘價值的本質」,並認為在通向共產主義的路上,推行單一稅無疑是一種倒退的主張。

馬克思: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土地仍在地主之手

喬治是十九世紀末最有名的思想家與哲學家,有指他於經濟學的貢獻,就像達爾文於科學所作的一樣。喬治的影響甚至超出政治經濟學界,政治領袖、哲學家與文學泰斗亦對他讚譽有嘉:托爾斯泰稱他為十九世紀其中一個最偉大的人;蕭伯納說1880年代英國六個社會改革者有五個是受喬治啟發;馬丁・路德・金指喬治是最低所得保障的先驅;而杜威就曾有以下豪語:按排行要從柏拉圖數到喬治,用不著十根指頭。

1897年,這位偉大的喬治縱使身患中風,理應休息療養,但為了政治理想而堅持出選紐約市長,終病發而逝。這位受人愛戴的哲學家葬禮萬人空巷,更有評論說場面與林肯出殯時相當。

喬治葬禮的場面(Wikimedia Commons)

我們都知道,後來輪到馬克思的思想於世界歷史掀起了更大的巨浪。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喬治、馬克思,以至凱恩斯的共同敵人──管他叫地主、資產階級還是食租者,仍然緊緊地吃著這個世界的勞動成果。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之父,無形之手不會有效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