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M+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 審視影像創作與政治的關聯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電影不只是娛樂消閒,更多的是紀錄着社會、政治,甚至是世界局勢的議題。「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便以此出發,探討影響各地電影文化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狀況。是次「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選映三套曾因各種阻礙和限制而未有機會面世的電影作品,包括《北京之春》、《談論樹木時》及《未完待續》。重點選映之一的紀錄片《北京之春》,更是帶觀眾回到熱血沸騰的70年代,見證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重要一刻。

「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的網上放映活動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擱置的觀點」回顧1970及1980年代電影製作與觀賞所遭遇的挑戰,引導觀眾重新審視昔日流動影像作品的意義,思考電影人、戲院及觀眾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中斷的影像」透過了解這些流傳至今的作品,是如何受時代環境影響,並從中尋找啟發,發掘創作的可能性。

《北京之春》收錄從未公開珍貴片段 細看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劃時代一刻

《北京之春》從社會改革運動參與者的角度,記錄了首屆「星星美展」停辦、隨後的遊行,以及畫展移師新地點續辦的過程。(攝影:李曉斌)

19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社會運動開始活躍起來。一群中國藝術家創立了「星星畫會」,成員有艾未未、黃銳、李爽、馬德升與王克平等人,他們致力爭取藝術自由,並積極投身社會改革的運動之中。紀錄片《北京之春》從運動參與者的角度切入,回顧運動期間,畫會成員的行動如何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當時,他們嘗試突破藝術表達的傳統規範,於1979年9月在首都北京策劃了一場未經批准的臨時畫展,把作品掛在中國美術館外的鐵欄杆上,成功吸引大批觀眾前來欣賞,是為首屆「星星美展」。然而,展覽於第二天便被當局勒令停辦。《北京之春》記錄了畫展停辦、隨後的遊行,以及畫展移師新地點續辦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更收錄了攝影師池小寧從未公開的作品片段,讓觀眾可以細看這當代中國藝術史上,其中一個革命性的時刻。影片由岸堤・高恩創立的電影公司AC Films製作,他監製的作品多觸及人權議題,包括《艾未未:道歉你妹》(2012)、《流氓燕》(2016)及《人流》(2017)。而他亦是《亞太藝術》雜誌的特約編輯,為其供稿並編導多部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錄像。

《談論樹木時》以1989年軍事政變後動盪不斷的蘇丹社會為背景,講述4名熱愛電影的老人,重振當地戲院的動人故事。(圖片 © Suhaib Gasmelbari)

除了《北京之春》,《談論樹木時》與《未完待續》兩套作品亦同樣不容錯過。《談論樹木時》由蘇哈伊布.加斯梅巴利(Suhaib Gasmelbari)編導,故事背景為1989年軍事政變後動盪不斷的蘇丹社會,當時政府下令取締戲院,4名熱愛電影的老人,在重振當地戲院這份使命感的驅使下,展開鬥爭的決心,觀眾可以從他們排除萬難的過程中體驗到友誼與團結的力量。

《未完待續》揭開1978至1991年共產政權統治阿富汗期間,五套未完成電影背後的故事。(圖片為Khalek Halil尚未完成的電影《Almas-e Siah》(黑鑽石)之劇照,由瑪麗安‧加尼提供)

而《未完待續》由瑪麗安‧加尼(Mariam Ghani)執導,揭開1978至1991年共產政權統治阿富汗期間,五套未完成電影背後的故事。她深入採訪一眾當時堅持追求理想的電影製作人士,他們訴說製作這些劇情片的親身經驗,包括捨棄道具,讓真正的軍人以真槍實彈和坦克來重演戰爭場面。加尼將近年重新發現或修復的電影片段,配對由同一導演掌鏡、重回相同地點拍攝的一些畫面,勾勒故事與現實之間的模糊輪廓,對比電影畫面與現實之間的模糊輪廓,探討電影製作、歷史和藝術構想不斷變化的本質。

第一部分於2021年3月11日至21日舉行,香港觀眾可在網上觀看作品。其間設多場座談會,探討與選映電影相關的主題與概念。

「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網上門票現已接受登記
立即搶票:https://mplus.org/3pI0VVx(費用全免,須預先網上登記)

座談會

(一) 自我表現的藝術︰北京之春與星星畫會
    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
(二) 重訪電影消失的年代:阿富汗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
(三) 觀影的未來新發展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登記網址:http://mplus.org/3ssDr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