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的哲學|從「道器」、道家的「器」論到海德格的「器具」

撰文:望萬里
出版:更新:

九至十月藝文格物以「器物」為專題,曾以文論「杯」與「酒」,從中國古代盛水器皿的演恣,談到《全唐詩》與酒之間關係。這次我們回到更根本的「器物」觀念。

「杯」最初只屬古代平民飲器 上等人用哪些器具飲酒作樂?

杯中物|武則天傳杯暗示掌權在我 余光中神交李白疑似醉駕寫詩

中國傳統的「道器」

《周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學者借用了這第一句來翻譯西方哲學稱為「metaphysics」的學問,即「形而上學」,而那位日本學者名叫井上哲次郎。

對於《周易》這兩句說話,自古以來已有不少研究與解釋方法,而一個比較為人所接受的基礎觀點,是形而上的道是無形者,形而下的器是有形者。可是,我們不應該以柏拉圖的價值判斷來看待這兩句說話。柏拉圖明顯認為理型世界優越於現實的經驗世界,例如世上千千萬萬現實地存在、有形體、由物質構成的杯子,都及不上理型世界中的無時間性、永遠不變、絕對的杯子的理念。

什麼是形上學(一):古典形上學

中國思想中形而下者的器,卻並非比形而上的道低劣。更貼切地說,道與器應該是萬物的一體兩面,道是萬物運行的道理、規律,而器是有形的萬物。重要的是要理解並非說器就比道具體,道比器抽象,而是兩者都是具體的存有,只是存有的形態不一樣。

由此,道器成為了中國哲學傳統中的一對基本範疇,經常一起被談論與對比,亦衍生出「道器之辨」、「道體器用」與「體用之爭」的討論。而在中國傳統之中,在很長的時間都有「以道御器」與「重道輕器」的傾向。但既然道器兩者二位一體,道不離器、器不離道,那麼就似乎不應分割開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器,對之當作兩種不同的事物;而應該以西方哲學的語言來說,研究「器」又何嘗不具有形而上學的向度。

甚麼是:形而上學 - EP02

道家所謂之「器」

中國道家固然對「道」給予極高的重視,但作為中國最重要思想傳統之一,道家對「器」亦有不少論述,對於何謂「器」比《周易》有更具體的規定。

道家如何規定何謂「器」?首先說「器」之生成。根據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鍾振宇先生的考究【註】,《老子》說「物形之而器成之」(帛書校勘版;另匯校版作「勢成之」),就指萬物在自然成為有形之物後,由人將物變成器,器是人製造出來的產物。而對於「器」之根本就在於它是對人有益、有利的器具,《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雖在對比因「無」才「有」利,但亦道出了「器」是應當「利」於人、有用於人的;《莊子》亦對比過不同的盛水器皿以說明「有用器」。

延伸閱讀——《老子》與《莊子》的虛懷之道

對於我們的例子來說,當然杯以至酒都是人將物化為器的成果;而杯之為器,則為了盛水、酒或其他飲品用,而酒之為器的用處就是作飲用,可令人進入醉境。

海德格的「器具」世界

最後再談海德格,對這位德國哲學家稍有認識的朋友,大概都會知道他跟中國道家哲學的淵源甚深。

海德格:存有與此在 - EP64

海德格憑《存有與時間》,開始了一套圍繞人的存在——此在(Dasein)的哲學論述。此在必然本源地就是一種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此在除了必然與與他人共在(Being-with)外,此在存活在周遭世界(英文:environment/德文:Umwelt)之時,在根本上亦必然處身於一個由各種用具(equipment)構成的意義網絡:人有房子、椅子、煮食器具及餐具,亦少不了有杯。工具的存在,對應此在的「為了⋯⋯」(in-order-to),人必然是有指向性、有目的地存有在這個世界之中。

海德格哲學的重點較多於存有論(討論事物最根本存有狀態與模樣的學問),它跟形而上學有所重疊,但不盡相同。海德格對於人的存在(即此在)的存有論論述之中,卻給了器具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罝:器具本身與人存有於世界上是密不可分的,亦是構成人的世界與存有的一個必要部分。由此,海德格以另一條路徑,遙遙呼應了中國遠古的道家哲學。

重溫【01哲學】專論海德格與器物世界的文章:

《Cyberpunk 2077》迷因:暴力改造用具 是低科技、低生活的反抗

註:鍾振宇。2013 年 9 月。〈道家的器具存有論——與海德格器具理論之跨文化對話〉。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3 期。頁 135-171。

器,按《周易・繫辭上》所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物如杯,這種簡單的單一體成型工具總在手邊,但又有否注目留意過?9-10 月藝文格物將以杯作主體,承載與此「器物」有關的藝術歷史與餐飲文化:葡萄美酒,是否一定要配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