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電動車開刀 土耳其已無待價而沽的空間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後,歐盟預計將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但在這之前6月8日土耳其已經率先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40%的關稅。此事發生在土耳其外長費丹(Hakan Fidan)6月3日至5日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訪問之後,土耳其稱是為了增加和保護市佔率萎縮的國產汽車生產。

2023年11月比亞迪進入土耳其市場一個月後,土耳其便將外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提高至40%,旨在保護其唯一的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TOgg,同時,新法規要求所有外國電動汽車品牌在土耳其設立至少20個服務點。此次加徵關稅和去年的區別在於,此次除了40%的關稅稅率外,每輛中國進口車最低的關稅金額為7,000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一輛中國進口車的關稅按40%計算稅額不到7,000美元,那麼必須按7,000美元繳稅。

土耳其本土的電動汽車製造業相對薄弱,土耳其的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TOGG的鋰電池是由中國的孚能科技供應的。中國電動汽車在土耳其的優勢地位不會因為加徵關稅而改變。

王毅2024年6月4日同土耳其外長菲丹(Hakan Fidan)在北京會談。(中國外交部)

在美國已經宣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歐盟正在醖釀關稅政策之際,同為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土耳其的關係一向和順,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為什麼土耳其出人意料在敏感時間節點對華加徵關稅?土耳其外長6月初訪華表達了加入金磚國家的意願,轉臉就對華加徵關稅,用意何在?

打貿易戰或許不是土耳其的初衷。

土耳其本身汽車工業初具規模,但電動汽車領域處於初始階段。土耳其希望外國電動汽車廠商投資土耳其帶動本土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土耳其與歐盟的關稅同盟以及與非歐盟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保證了在該國生產的汽車及相關零部件可免關稅出口。如果選擇在土耳其本土生產汽車,則有可能規避關稅。這是土耳其的優勢。

土耳其在積極吸引美國電動汽車巨頭Tesla。在2023年9月的紐約會議上,土耳其邀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該國建廠。土耳其工業部長法提赫·卡西爾在2023年12月訪問了中國的8個城市,與廣汽AION、奇瑞、比亞迪、極氪、上汽集團、孚能科技和華為等多家企業舉行了會談。

2024年5月土耳其工業部長法提赫·卡西爾向媒體透露,土耳其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土耳其投資建廠的談判已進入後期階段,土耳其「希望儘快完成談判」。卡西爾還向媒體透露,安卡拉還在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單獨談判。

2022年10月2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首款國產電動車Togg的投產儀式並親自試駕。(觀察者網)

但是得益於清潔能源政策,歐洲是電動汽車銷售的主要市場。不少電動汽車企業更傾向於在當地建廠。無論是出於化解中歐貿易摩擦考慮,還是從戰略層面構建更加緊密對中歐經濟聯繫考慮。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出海計劃的目的地多在在歐盟國家。

匈牙利媒體報道說,匈牙利正在與長城汽車就其首家歐洲工廠進行談判。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在歐洲投資的第一家工廠也選在了匈牙利。作為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汽車生產國,西班牙目前已確認獲得奇瑞的投資。奇瑞在歐盟的擴張版圖中還有在歐盟建立第二家大規模工廠的計劃,已經與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各國政府舉行了磋商。中國東風汽車集團也已經與意大利進行過投資討論。上汽集團的投資目標候選名單包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土耳其是否能夠獲得來自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投資還是未知數。

加徵關稅的做法,體現了土耳其在中西方之間的兩面性。進則刺激中國電動車企業赴土耳其投資,退則附和美國展現強硬立場,收割電動汽車關稅紅利。

在中國的汽車企業中,奇瑞和上汽均為國有企業,比亞迪為上市公司,長城汽車為民營企業。中國電動車企業大舉投資匈牙利並不全然是市場選擇。官方的引領和示範效應是重要的。土耳其外長訪華期間前往新疆訪問,訪問后土耳其宣佈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是為了在刷敏感政治議題和敏感經濟議題上的存在感,試圖尋找同中國談判時的籌碼,這是土耳其在東西方騎牆慣用的手段——以待價而沽的姿態同各方博弈。

土耳其的打算或許要落空。新興國家中,巴西、南非已經是與中國合作相當順利的國家,究其原因是這些國家在姿態上脱離西方規則體系。土耳其困於其北約成員國的身份,以及同歐盟的關稅優惠,對於革新國際經濟體制的動力不夠。雖然土耳其和中國有着新興經濟體和全球南方的共同身份,但是加強經濟聯繫的戰略性和緊迫性不足。對於俄羅斯來說土耳其的北約成員國的身份是重要的,同土耳其建立密切聯繫相當於在北約打開了一道缺口,至關重要。但對於中國來說,撬動北約沒有那麼急迫。中國的中東投資戰略側重點在阿聯酋、沙特、卡塔爾等阿拉伯地區國家,並非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