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任「歐盟主席」:法德分歧中冒出的黑馬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塵囂落定,傳統中間偏左、偏右兩大黨盡皆失勢。歐盟行政機構「歐盟委員會」的主席人選之爭旋即展開。
屬於親歐自由派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與西班牙社會黨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ez)周一(27日)就已在巴黎愛麗舍宮會面密談,預先就主席人選統一戰線。
歐盟28國領袖周二(28日)晚亦會在晚宴上討論委員會主席人選。

在歐盟建制掌權十多年的歐洲人民黨(EPP),一直與中間偏左的歐洲社會黨(PES)共同把握歐洲議會多數。人民黨在2004年實質上從歐盟各國領袖手中搶奪了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優先提名權;在2014年更訂立了「議會最大黨推舉主席」的慣例。

由於德國執政「基民盟—基社盟」(CSU-CDU)在人民黨影響力極大,因此歐洲議會各派所推舉的委員會主席人選也是德文「Spitzenkandidat」稱呼。

不過,此次人民黨與社會黨雙雙失勢,屬於親歐自由派的歐洲自由民主黨團聯盟(ALDE)卻在馬克龍加入之下,成為了第三大黨,迫得前兩者不得不與ALDE合作。

歐洲人民黨的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韋伯,原該是「順風順水」,如今其主席大志卻是「凍過水」。(路透社)

委員會人選見「法德不和」

問題於是就來了:馬克龍一直反對「Spitzenkandidat」的制度,而ALDE在選後就發表聲明,指出議會權力平均的改變,要反映在委員會主席人選上,強調人選要能得到多數支持,並要「跨越黨派」,暗示ALDE將不會讓人民黨屬意的人選、德國基社盟政客韋伯(Manfred Weber)順利當上主席一職。

然而,德國基民盟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屬意的接班人、現任基民盟黨主席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在選後卻聲言繼續支持韋伯

配合卡倫鮑爾早前高調反對馬克龍的歐盟改革主張,又提議取消歐洲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第二會址,歐盟委員會主席之爭勢將成為「法德同盟」的另一道裂痕。

馬克龍周一在愛麗舍宮迎接到訪的西班牙總理桑切斯,密談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路透社)

下屆主席的四大熱門

根據英國賭盤的數據,雖然韋伯當選主席機會依然最高,不過卻另有三大人選緊隨其後。其一,是社會黨荷蘭籍的現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如果「最大黨推舉人選」的慣例要被打破的話,社會黨雖然不是最大黨,卻並非沒有機會成為取悅各派的選項。

其二,就是歐盟國際政治明星、手握大企業反壟斷生殺大權的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加(Margrethe Vestager)。她曾迫令蘋果公司(Apple)補交170億歐元稅款,又連續三次以反壟斷之義向Google罰款超過90億歐元。特朗普就曾指她是「憎恨美國的稅收女」。

同時,來自丹麥的維斯特加,更是馬克龍所屬的ALDE成員,有望獲得馬克龍支持。而維斯特加自己也在選後發言,指「民眾此次投票,就是要打破寡頭壟斷」,似乎是想為自己造勢。

最後的一位,卻是在議會選舉後保持緘默、在賭盤卻赫然排在韋伯之後的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巴尼耶近三年來一直主導歐盟與英國的脫歐問題談判。面對歐盟內部各國的不同利益,巴尼耶保持對英國的「統一戰線」,不讓盟內分歧浮上枱面;面對英國國內政治的多變,他也穩守歐盟的基本立場,在談判桌上佔盡上風。

曾因Google濫用Android主導性市場地位而下達50億歐元罰款的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加。(路透社)

歐盟本位思想 正合巴尼耶主張

雖然巴尼耶以英國脫歐談判為人熟知,他卻是從2000年代以來,就一直推動歐盟成為國際政治一大權力中心的政治人物。他在十數年前,就已主張歐盟要嚴格審視外國投資,又傾向放鬆歐盟境內企業的整合,以增強競爭力,並且要禁止單向對外國開放歐盟採購市場。

當時,這些以歐盟為本位的主張,幾乎無人想聽;如今卻逐漸成為歐盟領袖的共識——例如法國阿爾斯通(Alstom)與德國西門子(Siemens)的鐵路業務合併,年初時遇上「反競爭」憂慮而失敗,就惹來法德兩國財長公開反對,要求歐盟國家要重新審視其產業政策。不過,巴尼耶早在2002年就支持類似的歐盟巨企合併。

如今歐盟本位思想的政治風向,卻正好吹向巴尼耶一直以來對歐盟未來的想像。而巴尼耶本人近月來也馬不停蹄,四出發表演說,從環保政策、移民問題、經濟整合、技術革新、加強歐盟的獨立防衛能力等,無所不包,遠遠超過他目前歐盟談判代表的職責範圍。

來自法國的巴尼耶,似乎甚有當年法國戴高樂將軍(Charles de Gaulle)「偉大政治」(politique de grandeur)的全球性雄心,卻少有當中的「法國中心」思想,而代以歐盟主要國家為核心。在目前中美兩大勢力核心的G2格局中,巴尼耶的願望大概是成為G3國際格局的推手,將歐盟逐漸建設成世界另一權力核心。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洲議會選舉後,只表示希望歐盟各國領袖儘快決定委員會主席提名人選,卻未有確實明言支持人民黨的韋伯。(路透社)

此等願景,其實與馬克龍的「歐盟重生」理想,同出一轍。

政治新形勢下的「黑馬」

屬於歐洲人民黨的巴尼耶,2014年敗於長袖善舞的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之手,在此次歐洲議會人民黨推舉人選中,又將提名機會拱手相讓於德國巴伐利亞的韋伯。

有傳馬克龍見狀就曾邀請巴尼耶主持其「共和前進黨」(LREM)的歐洲議會選戰,卻被後者婉拒。

照目前歐盟政治形勢看來,這位主張與馬克龍相近、同是法國人,卻隸屬歐洲人民黨的政治人物,也許會是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中最能調和各方勢力的「黑馬」人選。

當然,議會選戰才剛結束,歐盟領袖最晚需在9月正式提名主席人選,未來也許還有3、4個月的談判期。這隻「黑馬」能否乘着歐盟本位思想的政治風向,坐上其屢試未得的歐盟委員會主席之位,着手推進其G3格局的想像,實在值得讀者細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