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3000億輸美商品繼續加稅 特朗普為何破壞中美磋商成果

對3000億輸美商品繼續加稅 特朗普為何破壞中美磋商成果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日宣佈,將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同時兩國間的貿易談判將仍然繼續。這一消息無疑是令觀察家們錯愕的。儘管特朗普在Twitter上已經強調,此舉「不包括已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
但無論如何,外界可以確定一點,特朗普(Donald Trump)此舉顯然破壞了中美政要們在上海剛剛營造的「良好氣氛」。

根據華盛頓消息人士傳遞的情報,特朗普甚至是在拒絕了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乃至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的建議後,強行提出加稅意見的,

必須承認,8月1日時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許讓外界觀察家看到了希望。當天,中國商務部披露了一批中國企業在7月19日前後就「採購新的大豆、棉花、豬肉、高粱等農產品向美國供貨商進行詢價」的活動。不少西方觀察家甚至開始津津樂道於「大豆豬肉高粱能否換來華為解禁」的討論。

但是,對剛剛開始「加大力度救助農業」的特朗普政府來說,這種局面和他的期望可能就有點差距了。特朗普或許希望能看到更突出的成果,但市場的現實就無法滿足他的慾望:這也無助於他拯救美國農業。此前曾在中國風光一時的美國大豆業,就很有可能將繼續在頹勢中度過新的一年。

外界雖曾津津樂道於特朗普(左)與習近平在大阪G20峰會期間達成不少交易,但北京終究難以滿足美國在大豆等農產品問題上的興趣。(路透社)

大豆市場已難以翻轉

目前,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正在進行對相關農產品排除加徵關稅的評審工作,加之中美經貿團隊「工作層面」亦將在8月密集磋商,來自北京的消息無疑對美國農業界造成了一點正向刺激。加之中方強調稱「已經有一批農產品採購成交」。這一交易狀況與中美7月30日、31日間「中方根據國內需要增加自美農產品採購」的磋商成果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吻合。

但是,美國農業界終究是難以從短期訂貨中看出市場局勢逆轉的可能。

儘管中糧集團和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在2019年2月中旬確認入市,採購了約1,000萬噸美國大豆。但這一訂單也刪去了原計劃購入的700萬噸美國小麥和300萬噸美國玉米。更不用說這一交易量較之以往更嫌有限。

根據中國農業部、海關等數據顯示,在2017年時,中國總共進口大豆9,553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了3,258萬噸,從巴西進口了5,093萬噸。在特朗普2017年訪華期間,北京一度計劃擴大進口美國大豆的額度,但2018年3月爆發的中美貿易戰還是徹底打亂了各方的部署,並讓美國大豆在當年7月成為了貿易戰承壓的一方。

資料顯示,在2018年期間,中國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較上年減少了7.9%。其中,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就只有1,664萬噸,較上年下降了49.4%。一時間,美國大豆對華出口由2016年時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2.3%,下降到2018年的17.9%。

在西方主流媒體津津樂道於中美對話低調重啟之際,中國也開始了其小規模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活動,此舉對遭受打擊的美國農業也形成了一點刺激。(路透社)

面對3,000餘萬噸的滯銷大豆,美國農業界雖然努力在巴基斯坦等國賣出了250萬噸,但更多的產品仍不得不收入倉中,等待2019年的局勢轉寰。而這一市場的困境也讓特朗普陣營在2018年度的中期選舉中遭遇了小幅挫敗,並丟失了艾奧瓦州這一農業大州的控制權。

對美國農業界人士來說,中國在2018年因減少對美國大豆的需求而造成的近800萬噸需求缺口是值得注意的。中國雖然在當年從巴西進口了6,608.2萬噸大豆,但需求缺口終究存在,且中方在2018年的時間點上仍不能完全找到替代對象,這就讓美方展望2019年時多少會抱持些希望。

但總的來說,美國農業市場終究已難以回到中美貿易戰前的優勢地位。

誰在因特朗普繼續受益

美國農業界已在2018年提出了一大風險,即「貿易戰持續的時間越長,中國找到其他長期供貨方的可能性就越大」。很快,這一點在2019年就從構想變成了現實。

首先,中國農業部已經開始嘗試提高當年的中國大豆產量,在2019年5月中旬發布的「供需月度報告」中,北京已確認2019至2020年度的中國大豆產量將達到1,727萬噸,比上一年度提高了7.94%,也創下了近十五年來的最高水平。

其次,中國還在嘗試從阿根廷等農業大國加大進口大豆的力度。資料顯示,在2019年度,阿根廷在擺脱乾旱天氣後,其大豆產量將恢復至5,500萬噸,出口能力將增加至800萬噸。

再次,以「ABCD」,即美國ADM、邦吉、嘉吉,法國路易達孚為首的各大跨國糧商也抓住了機會,開始深耕巴西、阿根廷等國市場。其中展開競爭的ADM、嘉吉兩家公司還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考慮到ADM和嘉吉曾強烈反對特朗普徵收對華關稅,兩家企業卻又在特朗普製造的這種環境下大發利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權威金融機構的分析師就曾不無諷刺地對ADM的高管們表示「這種關稅對你們有利」。

相比之下,在2019年度只能實現1,430萬噸大豆輸華計劃,至今仍有4,870萬噸大豆庫存的美國農業界就顯得悽惶了。

當這種局面不僅僅限於大豆,也覆蓋了豬肉、牛肉、水果等其他產品時,即便美國農業部已嘗試加大力度,開始對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來受損的美國農業提供約160億美元的補貼,該國的農業資本家以及同樣因貿易戰受損的其他產業人士想來也不會坐視喪失中國市場的潛在風險。

的確,北京會按照此前中美磋商的內容,信守其承諾,讓有關企業根據需求繼續推進採購美國農產品。但這種行為也是以「美方也採取具體措施落實有關承諾,為雙方經貿合作營造有利條件」為前提的。更不用說北京固然會視市場釋放善意,但2019年度市場的客觀局面已經難以扭轉,事已至此,特朗普恐怕也只能在2019年度內吞下這顆苦澀的果實。而他在8月1日的加稅宣言,更將破壞此前中美來之不易的氣氛。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