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內」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 美防長想多了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美國於8月2日正式退出《中程導彈協定》次日,署理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便在其亞太訪問首站的澳洲向記者表示「贊成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並希望在幾個月內完成,顯然瞄準中國。
不過,無論是埃斯珀即將出訪的澳洲,或是離中國最近的美國盟友韓國,均否認有關計劃。美軍中程導彈「入亞」之路遠沒有想像中順利。

8月2日退出同俄國締結的《中程導彈協定》後,美國隨即表示將試射新型中程陸基導彈,以對抗俄羅斯「違反條約」行為。但熟悉地緣政治的讀者便知,美俄間戰略武器已足夠毀滅對方數次,俄國中程導彈更無法對美國造成威脅。醉翁之意不在酒,聯合國五常中唯一擁有中程導彈的中國才是美方目標。

早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已表示「中國不受條約約束令美國處於劣勢」。今次埃斯珀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言論,更披露美方加強同北京軍備競賽的意圖。

美國防長埃斯珀同國務卿蓬佩奧一同到訪澳洲。(路透社)

不過,美國亞太盟友似乎對中程導彈並不熱衷。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8月5日表示,澳洲不會部署美國中程導彈。同日,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崔賢洙在例行記者會說:韓美從未正式討論在亞洲部署新型陸基常規中程導彈事宜,韓軍內部也沒有考慮此事。如此一來,美國可將中程導彈置於何地呢?

亞太國家顧慮多

中程導彈若部署在日、韓兩國,射程可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威懾能力相對較強。但接踵而至的,必然是當地民意強烈反彈。儘管埃斯珀聲稱美方意圖部署的僅為「常規導彈」。但在軍事常識上,當有核國家向另一擁核國發射導彈,勢必被判定為核武器並遭致反擊。

日韓兩國人民均對核武及導彈均有相當恐懼。日本政府1967年建立的「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無核三原則一路持續至今;直到美國所有航母轉為核動力前,派駐日本橫須賀的一直是唯一非核航母「小鷹號」,以免刺激當地社區。至於韓國,早前部署薩德(THAAD)已在保守派佔主流的星州郡引發相當爭議;若轉而部署進攻性武器,只會惹來更多麻煩。

除了國內民意考量,美國盟友更需考慮來自北京的外交壓力。中國軍事政策一直以本土安全為優先考量,並以陸基中程導彈為核心,發展出避免美軍接近中國的區域拒止戰略。過去中美兩國可威脅對方的僅有遠程洲際導彈,尚可維持平衡;但若美方在中國周邊部署中程導彈,中方卻無相關能力維持平衡,勢將極力施壓日韓。

韓國早前部署薩德系統,曾引發當地居民抗議。(VCG)

為制止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北京2016至2017年間不惜推出一系列經濟制裁手段,兩國關係至今未恢復事前水平。對於日韓等美國盟友而言,如今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和軍事支援已足夠,額外部署攻擊性中程導彈對國家安全無額外助益,反可能惹禍上升。加之特朗普上台後,對日韓等盟友僅關注「重啟經貿談判」、「要求分擔軍費」等單方面利於美國的政策;很難想象日韓盟友會冒極大風險,積極配合埃斯珀的建議。

特朗普時代難成事

如此一來,可供美國部署導彈的地方,似乎只剩下境內的英美屬土:如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群島,或者太平洋上包括關島在內的美屬馬裏亞納群島。不過,陸基導彈一大優勢在於其成本較低,可藉幅原廣闊的陸地大量部署,並可藉助自然防禦工事避免被打擊。但土地面積小、缺乏遮蔽的小島顯然不符合條件。若將中程導彈部署在射程可及中國北方的阿拉斯加,由於導彈飛行距離遠,威懾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美國今年2月試射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路透社)

事實上,除了難覓部署地,美國欲重啟中程導彈還面臨相當程度技術問題。1987年《中導協議》簽署後,美國事實上已停止相關武器研發,如今重啟需時。加之過去數十年美國導彈發展速度遲緩,目前現役的陸基彈道導彈只剩下70年代投入使用的「民兵-3」型,即使坐擁豐富技術儲備,也難在短期內完成研發、測試和實際部署。《華盛頓郵報》援引軍事專家表示,即使以最快速度研發,新一代中程導彈也需在2023年後才可投入現役;實際部署時間更超過特朗普可能任期。

至於埃斯珀「幾個月內部署」之言,恐怕只是出口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