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民已厭倦老面孔 烏克蘭風波恐傷拜登更深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Yougov網站及《經濟學人》本月18日民調顯示,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民主黨初選中支持率,僅高過排名第二的沃倫(Elizabeth Warren)5%,打破其持續多月「遙遙領先」局面。與此同時,在拜登之子「烏克蘭事件」中,民主黨試圖突出「特朗普濫權」的計劃似乎未奏效,反連累拜登進一步喪失選民信任,隨時失去領頭羊之位。

9月21至22日,包括《華盛頓郵報》及《紐約時報》等自由派媒體紛紛報道稱,特朗普曾在2019年7月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話時,一連八次向後者施壓,要求其調查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是否涉嫌違法。亨特自2014年便就任烏克蘭天然氣公司Burisma執行董事,被指可能涉貪。

政治攻防恐傷拜登更深

事件披露後,烏克蘭外長普里斯泰科(Vadym Prystaiko)隨即否認特朗普曾在電話中向澤連斯基施壓,強調烏克蘭不會參與美國內政。而多份媒體的報道據說只來自一名內部情報人員報料,並無錄音檔或具名人士佐證,看似不具太高價值。但由於事件牽涉2020總統大選兩黨潛在候選人,隨即成為驢象政治攻防的焦點。

拜登當日便指控特朗普將政府當做私人政治工具,濫權毫無底線。民主黨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任希夫(Adam Schiff)則表示,如果查明特朗普在通話中犯了法律,不排除對特朗普啟動彈劾。事發後,情報委員會隨即要求白宮交出電話記錄全文,但遭後者拒絕。值得注意的是,當拜登被記者問及是否同兒子談過其商業事務時,他勃然大怒回嗆「每個人都說什麼都沒發聲!問正確的問題」。

拜登十分憤怒,指責特朗普濫用總統權力。(Getty)

然而,拜登的說法似乎難以服眾。2014年時,拜登獲奧巴馬授權處理烏克蘭相關事務;同年3月,其子亨特又剛好加入Burisma董事局,在毫無能源經驗的情況下每月淨袋5萬美金人工。更巧合的是,當時公司董事長茲洛切夫斯基(Mykola Zlochevsky)正遭烏克蘭檢方調查,而根據拜登去年1月的自述,他曾當面對以價值10億美元貸款威脅波羅申科,要求其炒掉負責調查的總檢察官,否則「別想得到錢」。

事實上,在政商關係綿密的美國,選民對政客家族成員橫跨政商兩界牟利已見怪不怪。而烏克蘭更因其混亂政治環境,吸引不少「政治淘金客」,特朗普前競選經理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也是一例。特別的是,拜登自宣佈競選後便被特朗普塑造為「建制派代表」;特朗普在不同場合更刻意忽略其他候選人,強調2020是他和拜登的對壘,旨在延續2016年總統大選時「民粹vs建制精英」之爭。而今次事件,則再一次強化選民對拜登「泥潭政治」的印象,正中特朗普下懷。

特朗普面對今次「危機」反而相當淡定,除了一如既往斥責媒體報道「假新聞」,他更表示可考慮公佈通話記錄。又著公眾應關注拜登之子涉貪醜聞。畢竟特朗普支持者忠誠度之高,即使「通俄門」這樣滔天巨浪都能安然度過,又怎會擔心如今的小波浪。

在初選首站的艾奧瓦州,沃倫民調已連續兩週「逆轉勝」拜登。(路透社)

拜登選情危危乎

過去幾月,拜登民調支持率呈穩定下滑趨勢,從當選時多達16%領先幅度,下滑到如今同沃倫僅有5%差距;而在初選第一站的艾奧瓦州,拜登民調已連續兩周落後沃倫。通常而言,艾奧瓦州選舉結果起著風向標的作用;自1972年以來但凡兩黨初選候選人奪下艾奧瓦及新罕布殊爾州,最後都能順利獲得提名。

但對拜登來說,更棘手的還是「勢」的問題。作為一個傳統型的政治人物,想要維持民調尚算容易。但若要逆轉下滑趨勢,打「逆風球」,則要給出足以令選民振奮的新概念或新政策,這顯然是隻會「延續奧巴馬政治遺產」的拜登難以做到的。

另一方面,在過去民主黨初選過去的三輪辯論中,大批候選人都已「左轉」支持自由派政策,拜登民調雖仍暫列第一,但卻是唯一的温和派候選人。由於初選過程可能持續多月,較晚投票的自由派支持者可能忍痛放棄賀錦麗(Kamala Harris)或其他左派候選人,轉而支持桑德斯或沃倫;候選人亦可能隨時退出選舉,要求選民過檔給立場接近黨友。強大「棄保效應」下,拜登微弱領先優勢根本難以抗衡。

距離初選正式開始還有半年時間,拜登處境已如此危險,其總統之夢恐怕真的不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