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印度日本「共同進退」 東京態度反覆的背後計算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如若印度不簽,日本也不簽了—這是日本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最新表態。日本與印度11月30日於新德里舉行的首次外長、防長「2+2」會談引人注目。比起日印雙方的「兩軍間互通、聯合訓練、裝備研發」等常規話題,兩國間在RCEP問題上「你不簽、我也不簽」的最新立場更值得留意。

此前,日本的經濟產業省、外務省等機構代表已表達了「日本將不會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RCEP」的意向;外務省副發言人海部篤接受《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訪問時還特地強調了這一點。

較之一個月前日本在東盟峰會期間不惜一切代價力推RCEP全面簽署的態度相比,日方這一次的表態讓各國大吃一驚,也引起了各國輿論熱切討論。包括彭博社、路透社在內的一些權威媒體還將其視為了某種「日本棄權」、「制衡中國」的一大信號。

在RCEP的問題上,印度一直以來就是最難突破,也是最後的障礙。印度在RCEP簽約問題上的反覆與頓挫也是有原因的,印度方面認為,中、印之間居高不下的貿易逆差是阻撓RCEP進一步進展的最大難關—出口導向製造業競爭力甚弱、競爭優勢只偏重於服務業輸出的印度一直擔心RCEP會導致這個經濟結構弱點更難解決。11月初尚有分析認為,印度可能會就RCEP協議問題向中國最後索要一次「贖金」,以確保新德里入盟後利益不受損。當新德里的需求不能得到馬上滿足時,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就在11月4日東盟峰會期間確認了「不加入」的意願。

印度遲遲不加入是為了保障自身利益,那麼,當日本在一個月後也發表類似言論時,一個問題也就隨之浮現:日本是不是也參加了印度的這場「勒索」,用以退為進的方式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籌碼?

日本無法放棄「最大自貿區」

首先,日本對推進RCEP的意願並沒有改變,這從日本反覆的態度可以判斷。就在海部篤說完「印度不簽,日本不簽」後,東京的態度在72小時後又發生了重大變化。上周日(12月1日),海部篤在另一場記者會上指出,日方仍在敦促印度盡快加入RCEP,為此,日方在嘗試與其他國家合作,進而減輕新德里的憂慮。

從海部篤的表述可以肯定日本在RCEP問題上的積極態度並沒有發生變化,這和日本在10月時試圖說服中國降低印度進口關稅等要求也是脗合的。基於此判斷,日本並沒有加入印度的「勒索」之列,向RCEP相關國「抬價」。與此相反,在RCEP相關各國對印度顯得不耐煩時,海部篤的反覆表態,顯示出東京仍因為印度潛在的巨大市場而深切希望能與印度解決分歧,促成後者盡速加入RCEP。

其次,RCEP對日本未來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相安倍晉三不會輕易放棄。在「安倍經濟學」推行多年卻缺少市場空間之際,日本一直希望藉助RCEP形成的多邊框架打開印度市場,讓近年大舉投資印度的日企獲益。從國家的體量看,印度有超過13億人口,市場非常廣闊,雖然去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得2,041美元,但這個巨大消費市場的潛力卻不容忽視。這也決定了日本不會放棄有可能讓本國企業進一步打入印度市場的RCEP。

以莫迪為首的印度政要雖然並不反對RCEP,但印度國內農業、重工業不堪一擊的局面還是令其態度猶豫了起來。(美聯社)

最後,日本的經貿現狀也不允許日本做出「任性」的舉動。據公開數顯示,日本10月出口額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9.2個百分點,為連續十一個月下滑,且降幅為三年以來最大。這種情況讓日本迫切需要與亞太國家合作,尋找更大的市場。有分析稱,RCEP建成後便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16國之間所有商品實現零關稅,這一結果將拉動中國GDP提升0.55%,拉動日本GDP提升0.09%。在如此數據之下,日本即使盡最大努力後仍不能將印度這個RCEP潛在大市場「拉入會」,也定必不會放棄RCEP。

莫迪開天價「勒索」 安倍充當柔性說客

既然日本沒有要和印度聯合「勒索」RCEP其他國家的意圖,也沒有退出RCEP的本錢,那為何日本會發出「不會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的RCEP」的表態呢?日本這樣的舉動極有可能是說服印度的「柔性」手法之一。

按照原定計劃,RCEP應該要在2015年年底達成協議。但從2013年5月第一輪談判至今,RCEP協議遲遲未能落實。面對曠日持久的對印談判,以及印度方面在貿易保護等問題上反覆無常,除了東盟國家和中國之外,日本政界、財經界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比其他國家小。這也解釋了為何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以積極的態度推進RCEP。

但日本的積極並沒有讓印度完全鬆口,甚至還抬高要價。印度早前就曾向中國提出了免稅緩行、反傾銷觸發機制(即某一類商品如突然大幅進入印度市場並構成傾銷,印度有權對來自該國的商品採取臨時提高關稅措施)等要求。如今,印方又增加了新的條款:除了對工業品、農產品的「反傾銷觸發機制」外,印方還要求輸入該國的家電、食品等商品要包含30%的「印度製造」零件或材料,不僅如此,莫迪政府還想讓RCEP「建立聯合管控措施」,以免其他成員國對印度「傾銷」。

印方增加的新條約,讓RCEP其他15國必須繼續與新德里展開艱難的對峙,拖慢談判進程,也讓中、日等各個相關方意識到,隨着談判時間拉長,印度的胃口只會變得愈來愈大。

考慮到印度在RCEP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日等相關國不會輕易放棄遊說印度加入,但縱容印度繼續「抬價」對RCEP的推進有着一定的消極影響。在印度與各方僵持的局勢下,日本或許可以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從地區影響力上看,日本在亞洲地區有着較大話語權,印度十分重視兩國雙邊關係。從戰略角度上看,日本和印度沒有利益衝突,兩國外交關係一直保持穩定。相比中國與其他東盟國家,日本在說服印度方面有着一定優勢。

日本當然知曉自己擁有的優勢,並且盡力周旋其中。此次日本的「表態反覆」極有可能與此相關,這從安倍近期的外事安排可以看出端倪。安倍將在本月15日至17日訪問印度,並打算與莫迪舉行會談,就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以及防衛合作、地區形勢進行磋商;其後安倍會在同月23日至25日到訪中國,出席計劃在成都舉行的中日韓首腦會談,並打算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韓國總統文在寅舉行雙邊首腦會談。

日本此時突然表明「不考慮簽署沒有印度的RCEP」,很可能是安倍在出訪印度之前,展現日本與印度站在一起的姿態。以此取悅和取信印度政府,同時也為安倍出訪新德里的行程營造良好氛圍,為勸說印度加入RCEP設好前期的布局。

換而言之,「印度不簽,日本不簽」的表態實際上是東京演給莫迪的一場秀,用動之以情的方式去影響對方的立場、感受和情緒,為莫迪創造良好的對外形象以應對國內反對加入RCEP的輿論聲浪,同時又不向對方同步,從中尋找到解決困境有效方式。說到底,印度加入RCEP必然要承受陣痛,但長遠而言這也是讓印度產業在外來競爭之中成長的契機。以「印度友好」的角度出發的安倍,似乎更能有效向莫迪「曉以大義」。

如若安倍用此方法成功說服印度加入RCEP,日本可以說是助推RCEP的一大功臣,其國際影響力也會隨之提升。而在安撫印度之後,安倍的訪華之旅,相信除了因為中日韓貿易事宜之外,他也會與中方就RCEP的談判事宜進行必要的磋商,繼續在RCEP的談判進程中發力。

從積極推動RCEP,到「印度不簽,日本也不簽」,再到安倍出訪印度及中國,日本在RCEP談判進程的一系列的外交「演出」可以說是十分的到位,在僵持不下的RCEP談判出現了一定的緩和和調節空間,也逐步推動着談判的進程。基於安倍政府在RCEP談判中的「柔軟身段」看來,接下來為了推動進程,日本極有可能在北京繼續強調「RCEP的大門對印度始終是敞開的」的同時,再做出類似表態。

上文節錄自第19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9日)《RCEP印度日本「共同進退」 東京態度反覆的背後計算》。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