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中美有限脱鈎未必是壞事 你來我往中國更需冷靜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拉鋸一年以來,中美博弈也在更廣泛的領域鋪陳開來。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尖鋭對立,一方面是命運多舛的經貿談判,應該說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足夠動力,12月13日,中美雙方先後確認,第一階段協議共識達成,中美貿易戰開始以來,按下最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次暫停鍵。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現實的複雜也可能會導致大國角力的方向失焦。最近不少中外學者都表達對中美經濟「脱鈎」的擔憂,更有人認為,「脱鈎」已經在某些方面成為事實。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美國將進入2020大選年,中美關係發生哪些變化,未來又將迎來什麼挑戰,貿易戰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中美關係,以及中美圍繞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的新爭議,又引發了什麼樣的思考。圍繞以上話題01採訪了中美關係研究學者,從政治、經濟以及大國關係的角度剖析中美關係。本篇訪談對象為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中心主任達巍,此為第一篇。

特朗普上台加劇了中美矛盾爆發的速度和烈度。(AP)

01:從《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到《2019維吾爾族人權法案》,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將中美再度帶入對立的氣氛中,不過隨着中美前後宣布第一階段協議共識已經達成,外界暫時放下了中美關係惡化導致協議流產的擔憂,應該如何理解接下來中美關係的發展?

達巍:美國通過這兩個法案,我認為對經貿協議不會有十分明顯的影響。中國方面會盡可能將兩件事區隔開來,並推動經貿協議順利簽署。美國國會先後通過兩個法案,反映出美國對華戰略的變化。在各個方面,美國對中國的做法都變得越來越強硬,反華的動作很多。但需要指出,美國的行政部門和國會是兩個軌道,行政部門主導與中國的貿易談判,目前的涉疆、涉港法案則是國會的動作。我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直接的因果聯繫,中國政府也儘量不將兩者聯繫起來。

但不可否認,這兩個法案的推出,對中美關係是非常消極的。至於第一階段協議,我相信中美雙方都希望儘快簽署。這個協議對當前中美關係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煞車碟」,有助於緩和中美關係的下行趨勢。但需要認識到一點,即便協議順利簽署,恐怕也不足以拉回中美關係。協議達成是好消息,只是影響力不宜誇大。美國國會依舊會針對中國動作不斷,涉港、涉疆法案的出台也並不讓人意外。美國行政部門在經貿領域之外也可能繼續對中國發力。即便是經貿協議,未來出現變數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01:很多觀點認為,中美科技脱鈎正在成為現實,從長遠來看,中美關係已經到了非脱不可的地步了嗎?

達巍:科技只是脱鈎的一方面,中美原來在經貿、人文、科技甚至政治上都有十分緊密的關係,兩國在國際事務上有很多政府間的合作,這些都是中美掛鈎的表現。但是需要看到的一個事實是,中美兩個國家在各個領域聯繫如此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彼此之間又有着很強的不信任。最近十年以來,這種不信任的程度還在上升。

不信任上升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實力不斷接近美國;第二,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方向與它所期待的相反。於是,一方面不信任持續上升,一方面聯繫又如此緊密,這就導致雙方都感到極大不適或者不安全感。

最近一兩年,美國的不適表現得尤其明顯,所以美國脱鈎的願望愈來愈強烈,表現在科技、經貿和政治上。2017年,中美兩國政府議定有4個高層對話機制,而現在除了經貿之外,都已經停擺。奧巴馬政府時期,中美有90多個政府間的對話機制,沒有具體數據統計到底還有幾個在運作,但我覺得基本已經停擺,這就是脱鈎的表現。貿易戰當然是經貿領域的脱鈎表現。至於科技、人文,這兩年脱鈎的新聞也不斷出現。

01:關於脱鈎,很多人認為中美既會脱鈎,也不會脱鈎。既會脱鈎是因為中國追趕美國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雙方不信任基礎持續擴大。不會脱鈎則指的是雙方在各個領域的聯繫如此緊密,脱鈎不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達巍:取決於如何定義脱鈎,當前對於脱鈎的討論如此激烈就是因為沒有相同的定義。如果脱鈎的定義是中美經貿關係變為零,或者說中美之間的聯繫變成冷戰時期美蘇那個水平,那中美肯定不會脱鈎。但如果脱鈎是一種戰略趨向,即儘可能限制交流的數量和質量,那麼我們現在就在經歷脱鈎。從這個角度定義脱鈎,那麼中美一定會脱鈎,中美其實已經在這個進程中走了十多年,最近只不過是在加速。

脱鈎的反面是掛鈎,是「接觸」戰略,是相互依存,那麼脱鈎的另一種定義就是降低掛鈎中的相互依存程度,減少在相互依存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我認為中美一定程度的脱鈎可以理解,畢竟前面說的那種既相互依存又互不信任的現實是存在的。雙方那麼不信任,掛在一起未必是好事。但需要強調一點,能減少脱鈎程度就儘量減少,此外,還要控制脱鈎的進程。不能因為某些領域脱鈎就引發全盤不信任,從而產生嚴重的衝突和對立。

01:在脱鈎成為一個大趨勢的背景下,中國能做些什麼?

達巍:最主要的是要冷靜。中國在中美關係中屬於相對較弱的一方。中國與美國以及整個西方掛鈎,有利於中國的未來發展和民族復興,中國希望與之掛鈎。現在的美國政府非常不冷靜,在對方不冷靜的情況下,中國更需要冷靜。

強調冷靜的原因在於中國需要管理自身,因為中國無法改變美國的做法,若特朗普執意發難,中國其實沒有太好的辦法阻止他這樣做。所以,中國在選擇應對方式之前應該考慮清楚,哪些領域不想和美國掛鈎,哪些領域要維持掛鈎。比如在政治上,希望脱鈎,那麼可以有相關的反應。在中國不願意脱鈎的領域,比如經貿領域,則要謹慎反制。

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施加關税就是一種脱鈎的做法,中國反制美國,從報復的角度來看當然是正當的。但是在我們做出正當的反應的之前,我們也要想一想,這件事情雖然是正義的、正當的,但是它會引起什麼戰略後果,然後我們再決定要不要做。但從最後的效果來看,經貿領域的反制在客觀上也加劇脱鈎,美國脱鈎,中國報復後加劇脱鈎。這並不是說中國不應該報復。我要強調的是,在報復之前我們需要考慮清楚,這麼做的戰略影響是什麼。如果想清楚了,特別是對代價想清楚了,我們再做出戰略決斷,那也是比較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