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國際輿論對中國的污名化趨勢已然不會成形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此前稱2019-nCoV)在新加坡、日本的傳播速度很快引發各方擔憂,但從確診病例99%在中國看,毫無疑問中國是這場疫情的主戰場。世衛組織將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中國就走上了國際輿論熱議的風口浪尖。一開始,反華排華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國家做出防疫物資對華禁運的決定,一些國家過度反應,立刻撤僑關閉所有對華通道。而現如今,隨着疫情防控的深入,疫情並沒有發展為污名化中國的運動。

中國外長王毅2月15日在德國慕尼黑演講時稱,「截至今天,全球共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專門發函致電中國,表達對中方的堅定支持」。

對華採取非常措施的國家正在改觀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停止到中國航班的國家,而且是在未提前通報中方情況下,單方面做出暫停兩國直航航班的決定。不過2月1日意大利民航局決定將恢復意大利與中國間的貨運航空班機正常通航。為了安撫中方的不滿,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訪問華人小學,還在總統府舉辦支持中國抗擊疫情專場音樂會。

2月14日至16日,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中國外長王毅赴德國參加會議。(AP)

菲律賓近日開始討論放開澳門和香港的入境限制。《印度斯坦時報》2月10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印度已批准立即向中國出口至少2批包括口罩在內的防護設備,暫時解除2月1日施行的相關禁令。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稱肺炎疫情是公共衛生事件,排華行為不合邏輯。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出面譴責因疫情而「歧視中國人」的做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表態稱,中國一直善待菲律賓,希望菲律賓人不要因為新冠病毒傳播指責中國人。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強調絕不容忍因疫情而起的歧視行為。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多倫多市長莊德利(John Tory)等多位相關專業人士及政界代表都批評稱歧視或污名化言論不可接受,並呼籲各界團結一致抵禦病毒。

歐盟委員會負責平等事務的委員海倫娜·達利(Helena Dalli)強調,針對中國和亞洲人的歧視與歐盟的法律相悖,歐委會對此的態度是零容忍。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在慕尼黑表示,法國駐武漢領館仍堅持工作,兩國是真正的朋友,共渡難關,法方不會採取和容忍任何歧視性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5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中國為遏制疫情而採取的措施已經為世界贏得了時間」,「應對當前的疫情,國際社會最大的敵人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導致人們對立的污名化。」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2月15日在記者會上稱,目前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新冠肺炎已在事實上開始在日本流行。圖為日本航空公司職員戴口罩工作。(Getty)

指責言論勢孤

而在中國國內,一開始政府對疫情的應對方式還備受國內民眾質疑,但是隨着防控的深入,其措施贏得了大部分中國人的支持。各國對中國能否控制疫情,以及控制疫情的透明度,最初也有所懷疑,現在讚歎中國的聲音也在逐漸增加。十天內建成火神山醫院、調配兩萬多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幾乎所有中國人居家隔離。這些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輕易做到的。中國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令歐美主流媒體皆沒有了往日那麼多的批評。

除了中國周邊國家和一些小型國家一如既往支持中國,西方輿論的對華態度也並非都是負面。歐盟及德國、法國各界人士近日來以多種形式表達對中國抗擊疫情的認同和支持。歐盟第一時間援助中國12噸疫情防控急需物資。加拿大衛生部長帕蒂·哈杜(Patty Hajdu)明確表示加不會限制中國人入境。

美國政要在質疑中國時前後矛盾。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表示,美方對中方未邀請美參與、中方缺乏透明度感到有些失望。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卻在多個場合對中方在疫情防控中的透明姿態表示讚賞。

可以看到,針對中國的輿論攻勢,此次並沒有發酵為主流。

特朗普2月7日同習近平通話時稱,中方在極短時間內就建成專門的收治醫院,令人印象深刻,這充分展示了中方出色的組織和應對能力。(路透社)

不能承受的暫時性脱鈎

這和中國的積極「鬥爭」有關。從疫情防控一開始,中國就積極發聲引導國際輿論戰。將美國列為過度反應的典型進行批判,這產生了一定震懾效應。中國外長王毅同十幾個國家外長通話,中國駐外大使紛紛接受採訪發聲。高頻度的外交舉措為中國保障了一定空間。

此外,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維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中國經濟按下暫停鍵對各方都沒有好處。

在泰國,旅遊業佔全國收入的25%,其中中國遊客佔重要比例。雖然疫情發生以來,泰國一直沒有禁止中國遊客入境,但從2月初以來,旅遊業收入減少了43%,主因是中國遊客鋭減86%。菲律賓旅遊部的報告稱,今年2月至4月本國旅遊業可能損失高達429億比索(約合6.6億港元)。由於中國很多經銷商取消訂單,新西蘭龍蝦出口商有150噸至180噸活龍蝦滯銷,新西蘭農業部只能允許將部分放歸大海,剩下一部分在國內低價銷售,或予以冷凍。據統計調查,法國免税店2019年消費額中32%來自中國遊客。2018年,中國遊客僅僅在巴黎購買奢侈品,便貢獻2.65億歐元(約合22.3億港元),遠超其他客源地。2019年日本發放的旅遊簽證中,中國遊客佔比75%。

中國全民居家隔離的這二十幾日,不少國家第一次體會到中國人缺席帶來的經濟陣痛,愈發認識到中國的不可取替性。當各國確實瀰漫着對華歧視情緒的同時,各國也希望中國儘快渡過疫情難關,各國政府則正積極疏導反華情緒。這並非出於「政治正確」,又或是「討好中國」,而是切實關乎各國民生。

可以預估,國際輿論針對中國的疫情防控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議論聲音,但污名化的趨勢已經不會成形。在疫情防控這種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中,中國有着異常明顯的體制優勢,待疫情結束,這是否成為國際社會對中國刮目相看的大事件,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