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遠赴印度的選舉工程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二(2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總共36個小時的印度之行正式結束。在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互相稱兄道弟大顯親熱之後,特朗普可以帶走的成果卻少得可憐:一份出自特朗普之口的總值30億美元軍購承諾,已是當中的頭條重點。而印度總理辦公室網站列出的成果文件中,更只得兩項有關精神健康和醫療產品安全的諒解備忘錄,以及一項有關天然氣的合作信函。傳聞中雙方的貿易協議未見寸進,何以特朗普要如此大費周張來跟莫迪合演一場公關秀?

「莫迪特朗普愈抱愈緊」

特朗普到訪第一天,莫迪就安排在全球最大的木球球場為他「洗塵」,以超過10萬人塞滿全場的場面歡迎特朗普,並以「特朗普你好」(Namaste Trump)為主題,與去年9月莫迪訪美時特朗普也有專程出席的「莫迪,怎麼了」(Howdy Modi)遙相呼應,人數更比後者高出一份。

莫迪聲言特朗普到訪是「美印關係的新一章」,特朗普在多次讀錯木球球星等印度名人名字之際,也稱莫迪是「印度人可以成就所有他們想要的事的明證」。類似的誇張言詞,加上兩人見面互相擁抱的親熱場面,連《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也以「莫迪特朗普愈抱愈緊」(Modi-Trump hug gets tighter)為頭版標題。

特朗普與莫迪的「深情一抱」頓時成為報章頭條。(路透社)

兩人親切場面的鋪張,與訪問後真正達成的成果規模差距極遠。難道特朗普遠赴印度只為跟坊間傳言深藏不露、有着「56吋胸肌」的強人莫迪多來幾個熱情擁抱?

雖然聽起來很不合理,但事實確是如此。

當然,特朗普擁抱莫迪,倒不是為了他傳說中的驚人胸肌,而是為了爭取美國本土的超過400萬印裔美國人支持。

民主黨左傾或讓特朗普「有機可乘」

根據2016年的數據,印裔人口的平均家庭收入冠絕全美,加上他們比同樣在美國被認為是「成功少數族群」的華裔人士更熱衷參與政治,使得此一族群無論在其選票,還是在其政治捐款之上,也成為不少政客特別關心的對象。早在2016年,特朗普的總統競選工程就已有刻意安排「印度教徒支持特朗普」的旗幟。

可是,在特朗普反對移民立場鮮明的背景之下,當年只有少於20%的印裔美國人投票支持他。

莫迪帶領特朗普夫婦參觀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印度聖雄甘地故居。印度媒體關注到特朗普在記念簿留言時竟然沒有提起甘地。(路透社)

如今,在一票都不能少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卻看到了攻破印裔美國人對民主黨忠誠的缺口。

雖然在美國出生的印裔第二代很可能會順應美國在地的潮流,而傾向自由派,甚至支持民主黨的左翼進步派,可是他們的父母輩卻明顯是收入較高、比較偏好低稅率、更為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個人主義「美國夢」的一代人。在民主黨左傾勢力崛起之際,特朗普明顯是想藉宣揚自己如何與印度親近,好將自己重新推銷給這些選民。

在「特朗普你好」的歡迎大會上,特朗普就向印度人喊話:「美國愛印度,美國尊重印度,美國人永遠也會是印度人的真摰和忠誠的朋友。」

為莫迪國族主義背書的效益

同時,特朗普也深知這些不在美國出生的印裔美國人,雖然離鄉以十年計,卻仍然非常關注印度的國內政治。在近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不斷崛起的形勢中,印度已吹起以印度教徒為印度國族認同的風潮。這鼓風潮在現實政治上的體現,很多時候就變成一些針對穆斯林的政策,諸如莫迪修憲收回喀什米爾(Kashmir)自治權,以及其公民權修正案將穆斯林排除在外等做法就是明顯例子。

類似政策在印度境內引爆延續不斷的示威衝突。例如在特朗普到訪印度期間,印度首都所在的德里地區就爆出支持與反對公民權修正案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兩派衝突,造成13人死亡。

可是,在臨別記者會中被問及相關問題時,特朗普就表明這是印度的問題,他不願置評,卻稱他與莫迪會面期間「已談及宗教自由」,又大讚莫迪做得「非常好」,更指「在印度,他們已經為廣大而開放的宗教自由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此等言論,幾乎就是為莫迪的印度教中心國族主義背書。

這種背書,加上特朗普本人連年針對穆斯林的政策和言論,更成為特朗普受部份印度人歡迎的原因——一位出席「特朗普你好」的印度大學生就指特朗昔跟莫迪一樣,理解到穆斯林對世界的威脅,因此兩人一拍即合。同樣的情況,也可延伸至支持莫迪的廣大印裔美國群眾之中。

雖然印裔人口主要集中在民主黨穩勝的大城市中,然而諸如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密歇根州(Michigan)等2016年選舉期間的關鍵搖擺州份也有可觀的印裔聚居。花費兩天時間出訪印度,若能換來更多印裔支持,對特朗普而言,總對是值回票價。

臨別印度時,連一個美印小貿易協議願景也搬不出來的特朗普,口中卻指這次訪問「成效甚豐」。從美印貿易的實質條件上說,這當然是誇張失實,可是從特朗普個人選舉工程的得失而言,這也未嘗是符合事實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