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大力協助意大利抗疫 北京或可轉危為機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2020年3月中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國內外正呈現兩重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在3月10日抵達武漢,此舉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宣示「戰勝疫情」的重要標誌。與此同時,在意大利等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幾乎耗盡了當地的醫療資源,讓當事國的醫療系統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在混亂之下,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已在11日宣布,該國即日起將關閉除藥店和食品店之外的全部商業設施。

如今,發動全部產能生產口罩、呼吸機等設備的中國,似乎已有餘力支援他國。意大利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3月10日同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雙方明確談及「希望中方幫助解決燃眉之急」的實際問題。

近年來,北京逐漸開始嘗試在國際舞台扮演「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中,意大利這個七國集團(G7)的西方大國困境,無疑成了擺在中國面前的一次歷練。

3月上旬,意大利當局已經動員了最後兩萬名醫護人員前往第一線,該國還要求歐盟激活「歐洲民防聯盟機制」,並請求向其他歐盟國家支援醫療用品,但没有一國響應歐盟的號召。

+1

更糟的是,德國、法國、捷克等國還已宣布禁止對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外國出口防護設備。這其中最嚴格的莫過於德國,該國不僅從3月4日起禁止醫療用品流出德國,甚至還出現了攔截瑞士等國物資的惡劣個例。

加之歐盟的「團購口罩」計劃也遲遲沒有進展。對此,意大利為抗擊疫情只能靠自己,即啟動「大規模休克療法」的財政激勵措施。於是,當各界將意大利疫情與中國湖北省疫情等量齊觀時,相較於當時中國各省馳援湖北之情況,意大利卻無法得到歐盟的傾囊相助。

在這個時候,援助意大利不僅僅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意大利與歐盟各國的往來之密切,不亞於湖北之於中國。援助意大利,其實就是拯救自己。然而經濟文化人口流動緊密,政治卻相對離散的歐盟,並沒有幫助意大利的政治餘力。即使是坐擁巨量醫療資源的德國政府,也無法逆本國民意向意大利提供醫用氧氣等物資援助。這就使得危急時刻的中國專家組和救援物資有望顯出特別的效果。

如今,中國的疫情控制仍處於防控階段。雖然武漢3月10日關閉了全部「方艙醫院」,但中國仍需要10天以上的時間來治癒目前尚存的超過16,000名患者。不過湖北仙桃、江蘇常州等生產口罩、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企業已經開工超過一個多月,向意大利提供許諾的第一批10萬個口罩、2萬套防護服和5萬套檢測設備並非難事。

但中國國內復工復產也需要大批口罩,中國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如果全面復工,每天至少需要5.3億片口罩;若只按第二產業、醫療以及交通工作人員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片口罩。北京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承諾第一時間處理意大利訂單,就顯出其難能可貴之處。

意大利北部地區是歐洲知名的滑雪勝地,在各國好手、達官貴人都來一展身手之際,一場籠罩歐洲的危機就可想而知了。(美聯社)

其實,中國對意大利的救援絕非偶然,這與中國國際交流的行為準則分不開,北京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其「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的基本態度,而今,留給朋友的又多了口罩。

環顧中國外交部從2月26日開始對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國的外長對話,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意願。北京當時剛剛進入疫情拐點,但隨即就有了援助他國的意願。

譬如在王毅2月26日與日本外相外相茂木敏充的對話中,北京就先讚許「日方從一開始就同中國堅定站在一起」,進而表示中方「已根據日方需求提供了必要醫療防護物資」。在一天後與韓國外長康京和的對話裏,王毅更稱中方就「韓方對中國抗擊疫情一直給予的大力支持」一直「銘記於心」,因此「中方願向韓方提供必要幫助」。

在意大利疫情蔓延之後,德國、捷克等國人人自危,加大了檢疫力度。(美聯社)

在此後兩天與伊朗和意大利的對話中,中方的發言也一直採取着類似的模式:即對當事國的「友好情誼銘記於心」,進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考慮到在2月下旬之初,中國暫時還沒完全轉入疫情拐點,且湖北和武漢防控病毒傳播仍然形勢嚴峻複雜,當中國剛開始小範圍展開復工,就逐步開始對日韓災區輸出口罩、防護服等物資時,北京的態度就顯得更為突出。

事實上,這種「化危為機」的態度,一直是中共的作風。王毅已在外交部召開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第六次會議中,借習近平講話,提出要通過「攜手應對疫情」,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而結合內外疫情發展,統籌安排好下階段「重要外交活動和對外工作」,以此變壓力為動力,化困難為機遇,繼續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在疫情爆發之初,只有中國是重災區,彼時各國政客不乏作壁上觀的態勢,錯過了黃金防疫期。而今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多個國家陷入無法自救的境地。隨着疫情加劇,各國主流民意對中國的態度必然會經歷一段時期的怪罪與埋怨。

不過,當北京持續不斷地分享防疫經驗,並在自身疫情好轉的現況下,加大重要物資的出口,乃至派遣專業人士予以支援,或許這反而可以扭轉國際社會在疫情初期對中國的污名化,成為構建「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