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美國萬億救市 向前看還是走回頭路?

撰文:黃治金 葉德豪
出版:更新:

為了進一步挽救美國經濟,以緩減新冠病毒的衝擊,美國國會參議院上周三(3月25日)以9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絕對優勢通過了約值2.1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計劃。由於多數眾議員因為疫情離開華盛頓,眾議院上周五(3月27日)以口頭表決通過了該計劃。

長近900頁的經濟刺激法案才剛通過,諸如如何救濟個別企業等具體落實層面的細節尚未得見。大體而言,這份總金額比2008年金融海嘯救市法案高出兩倍的歷史性巨額計劃主要包括對個人直接派錢、更強有力的失業保障、對航空和酒店等大小企業的貸款和補助,以及為醫院、州和市政府提供更多醫療資源。

根據預估,聯邦政府將花費約3,010億美元用於直接支付給個人和家庭,約3,490億美元用於小企業貸款,約2,500億美元用於失業保險福利,約4,540億美元用於向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因疫情陷入困境的美國客運與貨運航空企業將獲得320億美元直接經濟援助。此外,該法案還將為醫院和退伍軍人醫療服務提供約1,170億美元的資金,並為因應對新冠病毒而陷入資金短缺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約1,500億美元的財政資金。

當特朗普稱考慮動用戰時之《國防生產法》,徵用企業大規模生產醫療設備,更遭企業群起反對而打退堂鼓。(資料圖片)

在個人和家庭支援方面,年收入低於7.5萬美元的每位成人將一次性得到1,200美元的直接補貼,每個未成年人士亦將得到500美元。個人和家庭收入愈高,所得直接補貼就愈少。年收入超過9.9萬美元的單身人士、年收入超過19.8萬美元且沒有子女的夫婦將被排除在補貼範圍外。另外,失業救濟金每周增加600美元,增加金額最多持續四個月;而且,失業救濟亦將適用於因疫情失業、局部失業或無力工作的自僱人士。

↓↓↓想知疫情下美國基層人士的生活,請觀看圖輯:

+3

抗疫法案的升級與質變

此經濟刺激計劃是國會通過的第三個抗疫法案。早在3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簽署國會通過的83億美元首個緊急支出法案。當時明顯低估疫情影響的特朗普政府最初只提出25億美元的要求,但在疫情愈發嚴重之下,兩黨議員都認為應該加大緊急資金的撥款。 當時美國只得233人確診,且未有廣泛的「社會疏離」(social distancing)措施。因此,該支出法案也集中於醫療層面,當中86%資金用於各州及聯邦層面疫情防控,降低相關醫療救助的成本。其中,3億多美元用於檢測試劑、疫苗及治療方案。法案同時允許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監管疫苗商業價格。

至3月18日,在「社會疏離」政策的推廣之下,疫情對股市與實體經濟的打擊愈發明顯,特朗普又簽署近1,000億美元的「家庭第一」(Families First)法案,抗疫與補助並施,當中包括免費提供病毒檢測,為受困民眾推出帶薪病假、加強失業保險、緊急食物援助等。

法案通過後,本着救市為要的特朗普政府更提出一萬億美元刺激經濟計劃,以配合聯儲局的「放水」措施。聯儲局本月以來兩次緊急減息,將利率急降至近零,上周一(3月23日)更宣布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按揭抵押債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

美國財長姆努欽向國會提交刺激經濟方案時已強調如果政府再不出手干預,疫情或導致美國失業率飇升至20%。(路透社)

繞不開的黨派紛爭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上周三表示,除了約2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外,聯儲局還將提供4萬億美元以穩定金融市場,提供貸款擔保支持,以及扶助一些受打擊的行業。按照這一說法,美國的第三輪抗疫救市計劃總額已攀升至6萬億美元,延展至美國經濟的每一個角落。

前兩次法案沒有遭遇兩黨阻隔,儘管一些共和黨議員對「緊急支出法案」抱有不滿,但在疫情蔓延的形勢下,兩黨多數議員均認為「有法案」總比「沒方案」好。但是,圍繞金額比此前高出近廿倍大規模救市計劃,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有自己的盤算。該法案歷經五天的馬拉松式談判,並曾兩度在參議院闖關失敗。疫情期間的立法也未能繞過黨爭。共和黨人雖以53票對47票的優勢掌控參議院,但由於議會拉布的威脅,法案必須通過60票的門檻。一些參議員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或與確診患者接觸而自我隔離,共和黨出席人數減少,使得民主黨有更多籌碼加入自身偏好的內容。

起先,共和黨政府提出為小企業提供約3,500億美元援助貸款、以及約2,500億美元現金用於直接支付個人和家庭等計劃,得到廣泛支持。但民主黨人認為,救市計劃對勞工和普通家庭的幫助依然不足,希望經濟救助更多向抗疫一線的州政府和醫療機構傾斜。為此,上周一,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甚至公布了另一份2.5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明確向請求援助的各州政府撥款2,000億美元,與參議院的共和黨方案爭一日之長短。當中還加插族群平權和環保內容以圖「暗渡陳倉」。此舉引來共和黨人的嚴厲批評,認為民主黨這種藉疫情「夾帶私貨」的行為令人不齒。

波音公司已經因疫情關閉了其西雅圖地區工廠的生產,可見疫情對製造業之影響。(路透社)

不過,共和黨人其實也不無經濟意識形態的堅持,例如臨近投票時,以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為代表的共和黨參議員要求修改部份條款。他們認為,這一經濟刺激計劃中有關失業救助的幅度太大;失業保障等於變相鼓勵企業裁員或鼓勵消極就業。不過,在民主黨人的角度看來,這卻是共和黨人未理解到處於社會和經濟金字塔底層的人急需這部份補助,也未理解到在禁足令下,為這些人提供補助也是為了消減經濟衝擊。

雖然這些黨爭與左右意識形態分歧是司空見慣之事,但民主黨的核心訴求卻是金融海嘯之後有利巨企與富人、忽略低下階層的救濟政策不會再「借屍還魂」。無論這是出於政治策略的考慮,還是政黨的政治信念,這一點堅持明顯勝過共和黨的保守與因循。

救市方案要救受疫情重擊的巨企,當然無可厚非。可是,共和黨原本的方案卻沒有為受助企業如何使用救濟款項加上條件,也沒有為財政部如何救濟企業建立任何監管機制,更訂明商務部有權不公開受助企業身份長達六個月,且亦沒有要求企業必須保留既有的支薪員工。對於本身經營酒店業的特朗普而言,法案也沒有禁止相關款項用於白宮、國會議員和聯邦高官的事業中,造成嚴重的利益衝突嫌疑。

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市,交通和商業處在停滯狀態。圖為紐約世貿中心車站,人流稀少。(美聯社)

金融海嘯歷史不必重演

如此種種條文,極有金融海嘯救市重演的意味。於是,民主黨人即使知道阻延法案通過會面臨巨大民意壓力,還是堅持救市計劃要對大型企業獲得救濟設置條件,限制這類企業回購股份、給高層管理人員漲薪或裁員。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的辦公室便稱,刺激法案要阻止特朗普及其家人,以及其他政府高官和國會議員從財政部的刺激計劃中獲得貸款或投資。

面對民主黨的合理堅持,共和黨人難以在此等細節上多作糾纏。因此,在獲通過的法案文本中,舒默的建議被接納,而財務部在此法案框架下對於任何企業的援助、貸款和投資也須即時向國會公布。同時,法案將建立督察長(inspector general)的職位以及由五位議員組成的國會監督理事會,負責監督財政部對企業的各項支援,財政部長將有義務為其決定作供。

雖然抗疫與救民生分秒必爭,可是新冠疫情也不該變為像金融海嘯的危機一般,讓急忙救市的考慮救了不必且不應被救的人,更忽略了需長遠支援的普羅大眾。上述的監管,未必能保證金融海嘯的歷史不會重演,卻至少是向前看的嘗試,而非因循舊路。

從疫情的嚴重性來看,即便是數萬億的救市計劃,也難以確保萬無一失。例如,俄亥俄州州長德瓦恩(Mike DeWine)上周三提出高達140億美元的預算縮減,以平衡預計收入即將大減的州政府財政,可是聯邦政府對此卻只提供21億美元的援助。紐約州長科莫(Andrew Cuomo)也認為法案撥給紐約州的31億美元就如「杯水車薪」;該州在法案通過時已經花費了至少10億美元抗疫。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們可以預見美國將推出更多的救助法案。然而,有了金融海嘯的前車之鑑、有了這次政府救市接受較嚴格監管的共識,疫情之急實在不應、也不必讓美國重覆過去的錯誤。

上文刊登於第20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30日)《美國萬億救市 向前看還是走回頭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