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俄首腦通話:埃爾多安為何對此諱莫如深?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10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舉行了電話會談。會後,俄羅斯方面按常規操作通過各種渠道發布了相關消息:克里姆林宮官網、《觀點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以及其他主流媒體都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相比之下,土耳其官方對此次會談的內容卻三緘其口,並盡全力淡化此次會談的反響:截止發稿時為止,僅有作為埃爾多安當局直接宣傳口的《每日晨報》(Daily Sabah)進行了快訊式的提要,但未涉及任何與會談內容有關的信息。

其間的反差之大頗為耐人尋味,俄土最新的首腦通話究竟談了什麼內容?又是什麼因素促使埃爾多安當局對此事諱莫如深呢?

儘管俄土兩國在地緣利益上存在諸多矛盾,但雙方似乎總能通過精巧的牌底交易避免正面衝突,並進行卓有成效的戰略合作。圖為2020年3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接見到訪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雙方圍繞敘北伊德利卜省局勢舉行了會談。(Getty Images)

從俄羅斯方面的相關報道中,有關此次通話的重要訊息可以窺見一二。雙方溝通的重點並不在近來高度引人矚目的納卡衝突,而是敘利亞與利比亞局勢。

至於納卡衝突部分,報道中突出了普京對敘利亞恐怖分子滲透問題的深切關注。結合埃爾多安當局對此次通話三緘其口的態度,安卡拉方面顯然在上述領域與普京當局達成了某種妥協,出讓了部分事關土耳其核心利益的籌碼。

而這樣的妥協在土耳其當前的國內環境下十分敏感,導致埃爾多安不願過多觸及此事。

事實上,上述的國內敏感環境恰恰是埃爾多安當局一手造就的。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之前稍有起色的土耳其經濟再度陷入低迷之中。

為挽救因此而不斷下滑的民意基礎,埃爾多安當局採取了對外猛打「地緣擴張牌」,對內進行「保守主義文化統戰」的方法。

對於前者,從利比亞到東地中海,再到近來的納卡衝突,安卡拉方面「積極有為」的身影,收穫了不少來自國內強硬民族主義陣營的讚許。

對於後者,7月「力排眾議」將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改為清真寺,也曾讓國內的保守派欣喜若狂。

2020年7月24日,在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制之後的首次正式禮拜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親自到場,並領銜誦讀《古蘭經》。(GettyImages)

然而,在鞏固保守派與強硬民族主義派票倉的同時,上述行動帶來的政治後果——比如在地緣格局中空前孤立的現狀以及在國內保守主義過度擴張的格局,卻使得包括温和民族主義、自由派、中左翼世俗派在內的更多力量開始疏遠埃爾多安體制。

這一點在9月公布的最新國內民調當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埃爾多安當局以31%的支持率刷新了執政1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這一紀錄甚至略低於其初出茅廬的2002年全國議會大選(34%)。

更為棘手的是,反對黨陣營在地緣戰略議題上「機會主義式」靠攏當局的策略,使得埃爾多安的政治迴旋空間大為限縮,只能沿着此前「強硬民族主義與保守主義合體」的統治模式繼續前行。

而對於上述統治模式來說,當局在地緣博弈中任何一點疑似退讓妥協的行為都會引發來自兩大基本盤的強烈反彈。

因此,埃爾多安當局在處理相關議題必須異常謹慎——此次極力淡化暗中與莫斯科方面媾和的「首腦通話」即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毫不誇張地說,埃爾多安當局在今後的地緣博弈中類似地被「國內特定民意裹挾」而騎虎難下的局面還將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