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對話重現激烈分歧 印軍備戰坐待升温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2月18日,中國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洪亮同印度外交部東亞司聯合秘書史耐恩(Naveen Srivastava)舉行了視頻會議,共同主持了「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0次會議」。

此次會議是中印在加勒萬河谷夜戰後的第六次外交會談,也是中印外交官員自9月30日以來的最新會晤。在中印兩軍於班公湖南岸前方的第九次會談遲遲未至之際,這對北京和新德里的各界人士似乎都是個好消息。

不過,在中印雙方釋出的約240字的簡短聲明中,北京與新德里也有着明顯的強烈分歧。

2020年即將過去,可拉達克的軍備仍令印軍不快,點擊看解說:

+2

首先,中方稱此前中國外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9月達成。包含「聚焦一線部隊脱離接觸,採取務實措施解決現地問題,推動邊境局勢進一步緩和」的內容稱為「五點共識」;印方則稱其為「agreements」(協議或共識)。

其次,在中、印「共識」之下,當中方「聚焦一線部隊脱離接觸」時,印方就要求解放軍需要沿中印一線的「實際控制線」(LAC)展開相關行動。這也是自6月24日中印外交人員舉行第15次會議以來的長期分歧:在解放軍據守前方控制線時,印方就希望中方能退至2020年4月前的「實際控制線」。

這一分歧可能也是新德里一側長期以來的內部共識所導致的。雖然王毅在9月10日強調前方「局勢緩和」的現狀。但在印方看來,4月18日前的一線態勢是「status quo ante」(戰前狀態),此後的對峙時期就意味着印軍繼續維持其「戰時狀態」。

印軍在2020年大雪封山前,曾於拉達克地區大做備戰工作,點擊看圖:

+6

事實上,新德里的左中右各路媒體對於此前王毅和蘇傑生的五點共識都頗有怨懟。《電線報》、《商業標準報》、《瞭望》(Outlook)、《自由雜誌》都從不同角度指出,兩人的共識缺少核心內容,即缺少「restoration of status quo ante」(恢復戰前狀態,RSQA)的訴求。這一細節不僅展示了解放軍的進攻態勢,以及印方對現狀無能為力的一面,也暗示了印軍在戰時狀態下的非常現狀。

而就印軍在「戰時狀態」下的非常行動來說,這一點自9月中旬以來也很突出。除去印軍高層在8月初秘密調動17集團軍「山地打擊軍」部隊,造成局勢緊張外,印度軍方和新德里當局也正比照印巴邊境(LOC)一線兵力配比,在中印邊境佈置相同的防務態勢。

資料顯示,從7月到9月開始,印軍北方司令部首先從美國訂購了三萬套防寒裝備,並最終在11月分批下發到部隊。與此同時,駐紮在當地的第14集團軍開始分批接收無人機、全地形越野車、反器材步槍等裝備。

印軍方面也嘗試把此前應對巴基斯坦的部分「山地打擊軍」部隊轉移至中印邊境方向承壓。據印度《鑄幣報》披露,印軍開始調動三個重裝集團軍的部署方向。目前缺少重裝備的第17集團軍也在11月得到了第一支重火力編制部隊。

除軍備外,印方還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印軍工程兵部隊組成的「印度邊境道路局」(BRO)已在2020年夏季搶修了一條直達什約克河岸公路橋的近道。莫迪(Narendra Modi)當局還責成印軍加大養護力度,要求從喜馬偕爾邦的達爾查(Darcha)經帕杜姆(Padum)至拉達克的尼木(Nimu)的公路能確保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間不受大雪封山影響,而今,這條運輸通道已經在拉達克地區大雪封山之際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拉達克地方當局亦在2020年12月18日審查了「列城地區」(即中印對峙地區)計劃在2021年4月後修建的19處「軍民兩用機場」等設施。這一施工時間與拉達克一線2021年解除大雪封山的時間段大致吻合。

考慮到中印兩軍前方對話的「共識」終究與後方外交人員的對話存在差異:中、印兩軍雙方發佈的新聞稿中甚至沒有「脱離接觸」(disengagement)等曾寫入雙方共識的字樣。這或許意味着兩軍的蟄伏是暫時的,一俟時機成熟,雙方難免會在2021年繼續其低烈度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