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都在反壟斷 阿里巴巴被調查有何特別之處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對於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被調查,不能過度從政治和意識形態或者其創始人馬雲影響力等角度進行解讀,而是也要考慮當前全球對互聯網科技巨頭加大審查力度的大背景。它是中國對互聯網經濟秩序與規範的一次大的調整,目的還是為了平衡好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之間的關係。預計這種調整今後還會持續。

12月24日,中國政府宣布對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啟動反壟斷調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一份聲明中提到,根據舉報,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阿里巴巴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將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也已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螞蟻集團稱,已收到監管部門的約談通知,將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從監管部門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關工作的落實。

對於阿里巴巴被調查,西方輿論並不感到意外。自中國政府11月暫緩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以來,西方一些觀察人士就預料到阿里巴巴可能面臨的困境。但部分西方媒體還是會站在意識形態的角度分析其中緣由。有些西方輿論甚至認為,這是對馬雲商業帝國及馬雲本人影響力的一次「反擊」。這是西方看待中國反壟斷調查的習慣性思維。

+3

但除了政治、金融和馬雲個人影響力等層面的解讀外,更應該從全球對科技巨頭的審查來看待這一中國新趨勢。了解這一全球趨勢,更助於分析中國加大反壟斷調查的意義。

近年來,美歐一直在加大對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金融監管和反壟斷調查。

從2018年開始,白宮、國會及兩黨總統競選者均要求加大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2019年7月,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布對矽谷部分巨頭展開審查,以確定它們是否龐大到足以抑制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程度。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甚至支持起訴Google、Facebook與推特這三家科技巨頭公司。而諸如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左翼民主黨人甚至要求拆解Google等科技巨頭。

歐洲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比美國起步早。一些歐洲國家趕在美國之前採取強力措施打壓Facebook等科技企業,包括通過法案,強化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以及對Google罰款等。

2019年10月23日,朱克伯格出席國會聽證會,直面兩黨議員的監管施壓。(VCG)

企業的自我審查不主動或不奏效,就只能由政府出面開啟外部監管與審查。在美國執政者和立法者看來,尤其在特朗普時代,美國企業也應該受到美國政府的監管,否則就很容易被指「叛國」。最近,特朗普甚至簽署行政令,要求中國企業必須接受美國監管機構對其財務進行審計,以及披露是否處於中國政府的掌控之下。

所以,無論是監管還是反壟斷,美國重視選舉和國家安全,歐洲注重隱私和數據安全。中國通過反壟斷強化金融安全,也是合理的做法。如果美歐能夠強化監管及反壟斷調查,為何中國就不可以?

美國彭博社認為,阿里巴巴被反壟斷調查和美國科技企業被調查二者差異巨大,原因是美國自由市場結構限制了美國政府的權力。只有等到這些企業足夠龐大,並構成壟斷,美國政府才會介入,或者將其拆解。

2019年11月18日,中國杭州阿里巴巴總部。(Reuters)

這種判斷有些片面,原因是它對中國政府和市場(或企業)之間關係的理解比較單一化,或者說鐵板一塊。實際上,中國政府扮演主導角色的同時,自由市場也發揮一定的作用。阿里巴巴20年來能夠崛起壯大,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中國互聯網市場自由化的發展。而正如《紐約時報》所說,中國一直鼓勵科技創新,在推進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一直比較謹慎。

所以,不應該孤立地看待中國對阿里巴巴的反壟斷調查,而是要從全球大環境和大趨勢來解讀。如果10年前監管對象是銀行體系的話,那麼10年後的今天,金融和科技企業就是被審查的重點。尤其考慮到政府及企業債務問題的不斷積累,防範金融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開展反壟斷調查則是中國對互聯網金融或平台經濟進行調整和完善的一個長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