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缺乏內在價值 暴升暴跌有風險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2020年對全球經濟而言是艱難的一年,對比特幣(Bitcoin)而言卻是充滿機遇的一年。由於各國紛紛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異常充裕,推動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連創新高。2020年最後一天,比特幣的價格突破29,000美元每枚,較年初增長了3倍左右。1月3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盤中突破34,000美元每枚。

機構投資者紛紛入場是比特幣本輪大漲的主要原因。羅兵咸永道(PwC)發布的一份報吿顯示,2020年,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包括摩根大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花旗集團(Citi Group)、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星展銀行(DBS)等,許多機構甚至開始定期承保這一資產類別。對於總市值不足8,00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市場,機構資金體量龐大,即使分出較小比例的資金配置加密貨幣,也能大幅拉昇其價格。

然而,機構投資的追捧可以推升比特幣價格,卻不會改變比特幣缺乏內在價值的本質。

一方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貨幣」。目前,各國流通的貨幣主要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的購買力由政府提供保障。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五條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比特幣沒有任何機構提供信用背書,其購買力完全來自於所有交易者的共識。也就是說,如果市場上的比特幣交易者認為比特幣價值100美元,那麼1比特幣就能在市場上兑換100美元,也可以當作100美元使用。這也是為什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會如此巨大。

目前,85%以上的比特幣已經被「開採」出來,越來越小的產出量也是比特幣價格飆升的重要原因。(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比特幣也不是一種具有良好功能性的商品。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本打算設計一種「電子現金系統」。然而,作為交易工具,比特幣對交易的即時處理能力較弱,且單位時間內處理規模較小,幾乎無法用於日常支付。與目前各國發展的數字央行貨幣相比,比特幣在處理交易和轉賬的效率上乏善可陳。

在剔除貨幣性和功能性後,比特幣只是一個沒有內在價值的投資或投機標的。在價格波動方面,比特幣更像有價證券,都被市場力量左右。不同的是,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通常有一個「理論估值」或「合理估值」。雖然大多數時間有價證券會被高估或低估,但是,其價值仍會圍繞「理論估值」或「合理估值」上下波動。

相比之下,沒有內在價值的加密貨幣的價值完全依賴市場的共識,失去共識後,加密貨幣的價格會瞬間清零。因此,投資者應當認清這一風險,謹慎開展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