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交所摘牌三家中國公司 破壞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2021年1月6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紐交所)再次宣布,啟動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香港)有限公司等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摘牌程序,並將於2021年1月11日暫停交易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發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

紐交所摘牌程序的依據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2020年11月12日簽署的13959號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公司和個人直接持有31家被美國認定為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中國情報和安全部門進行現代化的公司的股票,其中就包含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根據該行政命令,如果其他證券產品或證券衍生品含有這三隻股票,也會被暫停交易。

紐交所兩次轉態

此前(2020年12月31日)紐交所就曾宣布,按照13959號行政令將上述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摘牌。但幾天之後(2021年1月4日),紐交所態度發生轉變,稱不再繼續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摘牌程序,但將繼續評估13959號行政命令對這些發行人的適用性及其持續的上市狀態。

隨後,彭博社曝出,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致電紐交所總裁坎寧安(Stacey Cunningham)表示,他不同意紐交所撤回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摘牌的決定。於是,紐交所只能再次啟動摘牌程序。

對此,中國商務部2021年1月2日回應稱,美國「這種濫用國家安全、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做法不符合市場規則,違背市場邏輯,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損害包括美國在內各國投資者的利益,將嚴重削弱各方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2021年1月3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在回答相關問題時也表示,「美方出於政治目的實施行政命令,完全無視相關公司實際情況和全球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

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具有行業代表性,紐交所作為一家盈利性企業也不希望摘牌這三家公司。(新華社)

基本面穩定 但股價震盪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別於1997年、2000年、2002年通過ADR在紐交所上市,是最早一批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資產、營業收入主要在中國境內的海外上市企業股票)。

從業務層面來看,三家電信運營商的主要業務基本上在中國境內,其中,中國移動2019年的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為94.8億元人民幣,佔總營收比值僅為1.4%。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年報中未披露其國際業務佔比,但應與中國移動相差不大。因此,三家電信運營商在美國的營業收入佔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從融資層面來看,三家電信運營商的股票主要在港股或A股市場上市流通,ADR的總體規模不大,合計市值不到200億元人民幣。三家電信運營商2019年的年報顯示,三隻ADR佔總股本的比例均不超過3%。此外,雖然三家電信運營商的股票也面向國際資本,但是對美國資本沒有明顯的依賴。因此,ADR被摘牌以及美國總統簽署的行政命令對三家電信運營商基本面的影響並不大。

儘管如此,摘牌這一負面信號對市場的衝擊仍然顯著,三隻ADR延續此前的下跌趨勢。自特朗普簽署13959號行政命令以來,截至1月8日美股收盤,中國移動累計下跌24.28%,中國聯通累計下跌15.55%,中國電信累計下跌27.13%。

此外,三家電信運營商在港股市場上市的股票也不斷下跌。截至1月8日港股收盤,自首次摘牌公吿發出後,中國移動(H股)累計下跌5.36%,中國聯通(H股)累計下跌2.2%,中國電信(H股)累計下跌8.84%;而自特朗普簽署13959號行政命令以來,中國移動(H股)累計下跌23.08%,中國聯通(H股)累計下跌20.54,中國電信(H股)累計下跌31.23%。

在美中概股屢遭打壓

其實,美國在資本市場打壓中國企業的意圖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2020年12月19日,《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字後正式生效。

《外國公司問責法》雖然適用於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但是其中有許多條款顯然是針對中國公司而設置的。例如,法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們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並要求公司披露董事會中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名單,以及公司章程中是否包含中國共產黨黨章內容。

此外,根據法案要求,如果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連續三年無法審查上市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其審計記錄,那麼該上市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該法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影響最大,因為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未經監管部門許可,在中國執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會計審計底稿。因此,該法案出台後,部分中概股或將因無法達到監管要求而被迫停牌甚至退市。

儘管《外國公司問責法》留下了一個長達三年的窗口期,美國政府將資本市場政治化的種種舉動仍舊迫使中概股企業提前做好準備。自該法案2020年5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以來,為了減少對美國證券市場的融資依賴,包括京東、網易在內的一部分中概股已經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新浪、搜狗在內的另一部分中概股則直接從美股市場私有化,以便擇機在A股或香港市場上市。

京東等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是對沖美國證券監管政治化的風險。(路透社)

資本市場政治化害人終害己

資本市場有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特朗普的行政令以及紐交所的摘牌舉動儘管對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的影響不大,這種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資本市場的後果卻很嚴重。

首先,中國企業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任正在不斷下降。自《外國公司問責法》落地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幾乎都面臨着退市風險,中概股被迫尋找能夠替代美國資本市場的備用方案。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合計約為2.9萬億美元,佔全部美股市值的比重超過5%。對於持有這些股票的美國投資者和投資機構而言,如果大量中概股被迫退市,各類損失必然是難免的。

其次,美國資本市場的龍頭地位源於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對其制度的信任,如果美國政府頻頻利用行政手段干預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那麼無論其藉口是什麼,都將逐漸磨滅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任。雖然美國資本市場不會在旦夕之間失去其龍頭地位,但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量變終將引發質變。

最後,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也誕生了很多被全球資本看好的優秀公司,這些公司在任何資本市場都是優質投資標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發佈的《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報吿(2020)》顯示,中國和美國是全球誕生獨角獸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且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最多的兩個國家。其中,中國獨角獸企業上榜數量和估值均居世界第一,分別為217家和9,376.90億美元;而美國有192家獨角獸企業上榜,總估值為8,050.7億美元。

這些獨角獸企業一般都是資本追捧的對象。如果美國資本市場給中國公司設置障礙,中國獨角獸企業在未來選擇上市地點時必然會更多地考慮A股或港股市場。美國此舉無異於將資本拒之門外,這或許也是紐交所猶豫不決的原因。美國金融精英比任何人更清楚,資本沒有國界,只要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強、未來增長前景好,那麼就有資本源源不斷地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因此,美國政府破壞市場運行規制、將資本市場政治化的舉動終將害人害己。

上文刊登自第24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11日)《紐交所摘牌三家中國公司 破壞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8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暴徒佔國會 美憲制幾危 民主選舉難除極端政治

白宮國會全在手 拜登的機會來了

美式民主催生民粹狂人 香港切勿走向極端

「司法改革」成為敏感詞 如何令普通法與「一國兩制」相適應?

教資會評核標準不合宜 盲目追逐國際化乃香港法學困局

疫情一年 武漢人走過2020

夾在北京和台北中 我學會了「生活在此時此地」

大流行實現五類智能監控 揭示大數據下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