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連訪亞非九國 展示北京外交兩大重點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1月中下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結束了對非洲的尼日利亞、民主剛果、博茨瓦納、坦桑尼亞、塞舌爾五國和亞洲的緬甸、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四國的訪問,北京在2021年度的第一輪高強度外交攻勢也暫吿一段落。

在對這九國的訪問中,北京展示了其外交的兩大側重點:它不僅包括在亞非、印度洋與太平洋區域對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關注,也包括北京試圖在這一進程中打造其話語體系下的新武器。

兩大任務 一個重點

環顧王毅在西非、東非、印度洋沿岸、東南亞的言行,外界可將其分割為兩大任務。

首先,王毅在大力推動中國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

在尼日利亞,王毅已明確表示,稱「中方願落實好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成果,致力於實現疫苗在非洲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在印尼,其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已在王毅訪問期間率先接種中國疫苗;在緬甸和菲律賓,中方也承諾並提供了疫苗援助。王毅還宣布將在與印尼展開三期疫苗臨床試驗的基礎上,「支持印尼打造區域疫苗生產中心」,以便提供發展中國家用得上、用得起的疫苗。

2020年末到2021年初,中國疫苗在世界各地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

其次,王毅還在非洲和東南亞加速了中國「一帶一路」的覆蓋進程。他不僅在訪問民主剛果和博茨瓦納期間分別與之簽署備忘錄,使之分別成為非洲第45和第46個「一帶一路夥伴國」;王毅還在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與當地政府確認了進一步發展的意向。

在中國投入較多資本的東南亞地區,王毅還專門強調了與緬甸的皎漂深水港、邊境經濟合作區、仰光新城項目,與印尼的雅萬高鐵、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兩國雙園等項目以及和菲律賓、文萊等國的二十多個已完成和在建項目。其中,北京針對中南半島五國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即「湄瀾合作」)項目也在2018年簽訂備忘錄後取得較大進展。在北京,已有觀點將其稱為一種「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

王毅近兩個月的外交活動不可不謂頻密:

不過,這兩大任務歸根結蒂可能都只是一個問題的不同展現,環顧2020年的特殊國際環境,東盟已經在同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國還開始向盧旺達、吉爾吉斯、薩爾瓦多、巴布亞新畿內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31國輸出治理經驗,為59國培訓政府人員,這其中的態勢變化是值得留意的。在華盛頓,甚至有學者開始談及「中國的過度擴張」。這種局面也展示了北京在新冠疫情下對亞、非國家傾注更多資源,於局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志向。

北京的武器已經打響

當然,在推動具體工作之餘,本着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以王毅為首的中國外交系統也會發表一些具備綱領性的內容。這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王毅在印尼接受採訪時談及的要「抵制形形色色的偽多邊主義」一語,考慮到王毅還將其與「國際社會都期待美國新政府能重返多邊主義,中方對此也持歡迎態度」放置於同一話題,加之近期美國政權更替之際,剛剛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談及過「重返多邊主義」的意向,一時間,相對於他在亞非九國的具體任務,這一發言背後的鋒芒也若隱若現。

就印太地區來說,美國前任政府留下的問題相當明顯:

就具體字句而言,它很容易讓外界聯想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批評的美國「針對中國搞小集團、拉小圈子、逼迫他國選邊站隊」的行為,從這點看去,如將王毅踐行多邊主義的呼籲解讀為對試圖拼湊針對中國的「小集團」的反擊,這種看法似有道理,但也顯得片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毅反對「偽多邊主義」的發言可能只是他2020年9月時與歐洲五國首腦間達成「堅持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行徑」共識的延伸,其目的在於加強合作、反對分裂。對北京來說,踐行什麼樣的多邊主義,其重要性可能遠遠超出單純的雙邊關係範疇,以至於它已經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但從北京反對「偽多邊主義」的具體對策來看,中國似乎在聚合此前的認識,並設法形成相對應的理論工具。這其中包括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世界多樣性,尊重各國正當發展權利和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堅持國際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辦,推動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四個堅持」,以及反對以多邊主義為幌子,搞封閉的集團政治;反對以多邊主義為藉口,將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給國際社會;反對將多邊主義意識形態化,打造針對特定國家的價值觀同盟的「三個反對」。它們也成為北京反對「偽多邊主義」最早的對應手段。

王毅在1月14日發表講話後,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即在1月19日接受採訪時對其加以引用並解釋,同時拿出「堅守多邊主義是亞洲國家的歷史性選擇」、「亞洲國家的未來有賴於繼續堅守多邊主義」等語,進而藉此批評域外大國「製造地區緊張和對立,甚至脅迫他國選邊站隊。新形勢下,還可能演化出偽多邊主義的新苗頭和新形式」,至此,北京打造出的理論武器已順勢在海外打響了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