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與特朗普「宣戰」 共和黨之爭2022或見分曉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2月13日,美國參議院以57票贊成對43票反對、不足所需三分之二票數的對比,一如所料拒絕在彈劾審判中判定特朗普罪成。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儘管投下反對判罪一票,卻痛斥特朗普對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負有「實際上及道德上的責任」,稱特朗普的行為是「可恥的瀆職行為」。而特朗普則在隨後的回應中直接對麥康奈爾發起人身攻擊,稱他是「陰沉且不苟言笑的政治僕從」,並揚言將向反對自己的共和黨議員進行政治報復。

儘管對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以失敗告終,但事件卻成為了已經硝煙瀰漫的共和黨內戰正式開始的導火線,預示着2022年的中期選舉將成為共和黨建制派與特朗普派的戰場。

決裂

特朗普離任以來,共和黨建制派經歷了一段在反特朗普和特朗普路線猶豫不定、「靈魂追尋」的過程。不過,共和黨參院領導層一直未就未來如何處理與黨內的特朗普勢力做出明確表態。

直到13日,麥康奈爾在參議院的發言中痛斥特朗普。他表示,1月6日的示威者發動暴亂「是因為地球上擁有最大權力的人出於大選失利的憤怒,向他們灌輸了荒誕的謊言。特朗普總統在暴動前的舉動是非常可恥的瀆職行為。」他還指出,「(前任)總統特朗普對挑起那天的事件負有事實上的和道德上的責任——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在2月13日的參議院彈劾案投票後,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做出發言,痛斥特朗普煽動1月6日的暴亂。(AP)

雖然麥康奈爾最終以特朗普不再是在職總統,因此彈劾屬於違憲而投下了免罪票,但暗指作為一介公民的特朗普仍然面對着多項刑事及民事訴訟,不必然會逃出法律的制裁。

這一系列言論顯然讓特朗普惱羞成怒。第二天,他在通過自己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發表聲明指:「麥康奈爾是一個嚴厲的、陰沉且不苟言笑的政治僕從,如果共和黨參議院們繼續追隨他,他們不會再(在選舉中)勝出。」他還表示:「在必要和適當的時候,我會支持一些擁護『讓美國再次偉大』(Making America Great Again)以及我們的美國至上政策的初選對手(與爭取連任的議員競爭)。」

據美媒報道,麥康奈爾與特朗普二人自去年大選結束以來就沒有進行過任何私底下的接觸。而國會其他共和黨議員在此期間也在特朗普問題上飄忽不定。在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親自前往佛羅里達州(Florida)與特朗普會面,試圖修復國會山暴亂以來二人的關係;另一方面,眾院的第三號人物切尼(Liz Cheney)則在不久前眾議院的彈劾案投票中「基於良心」投出了支持彈劾的一票。

此次特朗普和麥康奈爾二人的隔空互罵不僅意味着雙方關係的決裂,更確定了特朗普將會對以麥康奈爾為首的黨內建制派展開政治報復的決心,而麥康奈爾亦在此後的採訪中透露自己有可能「試圖影響初選結果」。但這是否意味着他決心在共和黨內清掃「特朗普勢力」呢?

彈劾案結束後的2月15日,前總統特朗普經過佛州的的西棕櫚沙灘(West Palm Beach)時向車外的支持者豎起大拇指。(AP)

特朗普能為共和黨重奪參議院嗎?

從上周六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的採訪來看,麥康奈爾表面上依然給黨內的特朗普派「開綠燈」。他表示:「我本人並不在乎他們(共和黨議員)是哪一類的共和黨人,或者他們認為自己屬於哪一個派別。我在乎的是選舉成功的可能性。」——這番回應顯示了這位78歲的共和黨領袖向來乾脆、務實的作風:不在乎手段、只重視結果。但問題是,走特朗普路線的候選人真的能為麥康奈爾和共和黨重新奪回參院多數嗎?

從不久前的喬治亞州參議院選舉結果來看,答案是「未必」。

兩位共和黨候選人均是特朗普的擁護者,二人更是直接把總統大選舞弊作為競選核心議題來動員選民,最終共和黨選民投票率也創下了再選投票率的記錄,但仍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

根據幾位來自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政治學者、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在1月喬治亞州的選舉中,相比其他選區,那些大選中特朗普支持率極高的選區此次投票率下跌格外明顯,這很可能意味着當特朗普本人不參選時,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去票站投票的動力便大大減小。

來自肯塔基州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在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山,他乘電梯離開國會大廈。(AP)

而對於這一選舉結果,麥康奈爾及其盟友顯然歸咎於特朗普及候選人缺乏理據的選舉舞弊主張,認為這些指控遏制了喬治亞州郊區共和黨選民的投票欲望。相比起特朗普在2016年以2個百分點的優勢贏下郊區,2020年他則輸掉了10個百分點。麥康奈爾在採訪中直指「喬治亞是一場亂局,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此外,這次成就了民主黨勝利的非裔選民及城市和郊區人口的增長在其他一些南部「紅州」也在出現,意味着在未來共和黨可能會在其他州面臨與喬治亞州此前參議院選舉情況類似的挑戰。

麥康奈爾的背水一戰

這些反映出特朗普路線局限性的結果,促使麥康奈爾不惜在初選中與潛在「造王者」特朗普開戰。在大選中獲得了93%共和黨選民支持的特朗普,憑他有着近9千萬粉絲的Twitter賬戶以及政治資金,對黨內初選結果的影響力幾乎是決定性的。在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採訪時,麥康奈爾明確表示一旦特朗普支持的候選人威脅共和黨重奪參議院的勝算,他會毫不猶豫的插手初選:「我的目標是,用盡一切方法,讓共和黨擁有能夠在(2022年)11月勝出的代表。」

+2

但這不代表麥康奈爾決意抗衡所有特朗普派的候選人,在極端保守的深紅州份(如阿拉巴馬州、南達科他州等),特朗普擁護者的「選舉能力」則很可能難有競爭者與其匹敵,如果共和黨領導層對這些人過於苛刻,那麼領導者自身也很可能在未來的大選中損失共和黨選民中特朗普的支持者。這也是為什麼儘管麥康奈爾就國會山暴亂事件痛斥特朗普,但仍然留有餘地:「我不排除他(特朗普)會繼續支持優秀的候選人」,特朗普仍然可能是「(競選)過程中的建設性力量」。在被問到是否會反對特朗普參與2024年總統選舉時,麥康奈爾則避開問題,只是回答:「我專注於2022年(的選舉)。」

麥康奈爾小心謹慎的措辭所透露的,是他很可能不會對特朗普派的候選人予以支持,甚至會支持其他候選人於他們抗衡,扶持更多能夠贏回共和黨傳統的選民基礎的候選人。而不明言「反特朗普」,只說制衡部分缺乏「選舉能力」的特朗普派議員,亦在一定程度上是明哲保身的藉口,為的是在確保共和黨贏回參議院的同時,逐步剷除特朗普殘留勢力。即便這個目標不能在2022年完全實現,隨着時間的推移,沒有了政治平台的特朗普對選民的號召力也會逐步減弱。可以說,以麥康奈爾為代表的共和黨建制派與特朗普支持者之間的戰爭已經開始,結果則很可能將在2022年的中期選舉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