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罕見點名中國 魯比奧言不由衷咬牙祝賀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
韓國大選落幕,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當選新一任總統。因為前總統尹錫悦已經遭彈劾罷免,李在明當選即上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周二(6月3日)在美國國務院發聲明祝賀李在明當選,確認美韓同盟堅固,還強調有需要繼續加強美日韓合作,以加強區域安全。
但實際上,李在明絕對不是美國想要的韓國總統,魯比奧的這個祝賀聲明絕對言不由衷。
美國真正想要的韓國總統是因政變被彈劾下台,並可能面臨牢獄之災的右翼保守派政治人物尹錫悦。
或者說,尹錫悦才是符合美國在朝鮮半島利益的韓國政府代理人。尹錫悦上任後,放棄了前任文在寅政府的戰略模糊政策,將打造韓美同盟作為優先目標,強調面對世界格局的急劇變化,「韓美應該超越過去只應對特定軍事威脅的形態",構建包含政治、經濟、軍事、技術、產業鏈等多個領域的「全面戰略同盟」。
2021年7月,尹錫悦接受韓國《中央日報》採訪時稱,「只有韓美關係鞏固了,中國等其他國家才會尊重韓國」,「拜登政府下定決心要用尖端技術打壓中國,韓國如與美國背道而馳,就難以正常展開國際商貿活動」。
在引發中韓關係緊張的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問題上,尹錫悦宣稱,韓國在部署「薩德」問題上受到中國的「欺凌」,應該廢除文在寅政府對華的「三不」承諾,並將購買和部署新的「薩德」系統及推動其基地正常化。尹錫悦還聲稱,「若要韓國撤出『薩德』,中國應首先撤除部署在其邊境地區的遠程雷達」。同時增加購買美國「薩德」系統,甚至為此不惜遭受中國「經濟報復」和「重置」韓中關係。
此外,尹錫悦認為,韓國在中美競爭中應該站在美國一邊,還應帶頭促進自由、開放、包容的印太秩序,他甚至主張韓國應積極參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另外在日韓歷史問題,與朝鮮關係問題上,尹錫悦也一改此前文在寅政府的立場,認為韓日關係惡化是韓美日合作的主要障礙,為此,尹錫悦宣稱將改變朴槿惠政府以來將對華外交排在對日外交前面的做法,改為將對日外交排在對華外交的前面。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尹錫悦主張恢復《韓國國防白皮書》中對朝鮮的「敵國」論述,認為應該持續對朝進行制裁施壓,深化韓美合作,壓制朝鮮「不敢輕易挑釁」,「不能為了重啟對話而先放寬制裁」。
可以說,在東北亞的大國博弈中,尹錫悦就是美國的利益代理人,任內緊密配合美國拜登政府強化與友邦關係遏制中國的地緣戰略,執行的是「一邊倒」的對美政策,為此甚至不惜背叛歷史,加劇了國內族群衝突與地區緊張局面。
諷刺的是,儘管尹錫悦如此賣力配合美國,當他因夫人腐敗案陷入困境,孤注一擲希望通過發動戒嚴被彈劾後,美國人立刻和他劃清了距離。
而新當選的李在明總統,和尹錫悦根本不是一路人。
李在明是共同民主黨人,屬於韓國政治中比較親華的「左派」。外交方面,李在明倡導超越理念的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拒絕「一邊倒」向美國。在本次大選角逐期間,2025年5月26日,李在明表示,中國是韓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對朝鮮半島安全產生影響的國家,將穩定地處理韓中關係。6月2日,李在明又表示,當選後會推行實用的外交政策,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俄羅斯、美國,都需要建立友好關係。6月4日,李在明在韓國國會正式宣誓就任總統一職並發表就職演說。他在演講中明確表示,將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展開周邊外交。 而中國正是其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
早在2022年1月的一場電視辯論中,李在明就指出,中美都是韓國的重要夥伴,不僅在經濟上,也為安全和平,應加強合作。在「薩德」問題上,李在明在2017年的一場電視辯論辯論中也曾明確表示,反對韓美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他認為,部署「薩德」會增大戰事風險,讓韓國成為襲擊目標,使韓國「面臨安保危機」。他表示,韓國應該取消「薩德」的部署,避免韓中關係尤其是經濟關係受到影響。
同時,李在明主張深化成熟的「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李在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韓兩國經濟聯繫緊密、地理相鄰,應在貿易、文化、氣候等領域拓展合作。他還倡導通過各層級戰略溝通共同穩定朝鮮半島局勢,通過韓中日三邊合作機制制度化加強區域協作。在中國最關切的台灣問題上,他曾多次公開表示,韓國不應介入台灣問題,顯示出與尹錫悦政府相當不同的外交姿態。這些立場有助於中韓關係走出低谷,重建戰略互信。
另外在對日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上,李在明也和前任尹錫悦截然不同。李在明認為對朝鮮實行温和策略比強硬策略更有效,對日本則應將政治、歷史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分開討論,雙軌並行。
2025年5月26日,李在明表示,將推進恢復韓國與朝鮮軍事熱線等韓朝溝通渠道,互相停止誘發緊張的行為,推進互惠的南北對話和交流合作。李在明認為靠武力無法實現朝鮮無核化,應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在6月4日的上任演講中,李在明又再次呼籲通過與朝鮮展開對話緩和半島局勢。
而在對日方面,李在明則敦促日本遵守前總統金大中和時任日本首相小淵惠三在1997年發表的《日韓共同宣言》,稱如果日方能秉持小淵首相對歷史罪行和殖民統治的反省和謝罪態度,就可以展望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他還建議日本「有必要學習一下德國戰後對歐洲國家的態度。」一改尹錫悦為排除美日韓同盟阻力,罔顧日本殖民歷史,無底線擁抱日本的做法。
從以上李在明在外交上的立場闡述即可看出,儘管囿於美韓同盟原因,李在明仍然無法跳脱同盟束縛,但是其對中美的立場態度上,對朝鮮和日本的態度上,對歷史的台獨,都和右翼保守派出身的總統截然不同,和美國在東北亞的外交利益和立場存在明顯距離。
也正因為李在明在相關外交問題上的明確態度,中國在其當選後第一時間就致去賀電。 6月4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有媒體提問,韓國共同民主黨的候選人李在明當選為韓國新任總統,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下一步中韓關係發展有何期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國「祝賀他當選韓國第二十一屆總統。中韓互為重要近鄰和合作夥伴,中方高度重視中韓關係,願同韓方一道堅守建交初心,堅定睦鄰友好方向,堅持互利共贏目標,共同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從外交部表述看,對李在明任期的中韓關係,中國相當有信心。
在中美戰略對抗不斷深入,特朗普政府從未放棄遏制打壓中國的背景下,像李在明這樣願意和中國交好,不願意作美國傀儡的政治人物出任韓國總統,魯比奧怎麼可能真心祝賀?事實上,魯比奧確認美韓同盟堅固,還強調有需要繼續加強美日韓合作,恰巧正暴露了美國的擔憂。而白宮在發表祝賀聲明的同時,罕見提及反對且擔憂中國在全球民主國家施加影響力,則是對李在明明確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