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H&M遭抵制 最終誰埋單?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一份禁用新疆棉製品的企業名單3月24日在內地社交媒體流傳,引發網民集體聲討。
該名單上的公司全部是出於對強迫勞動的關注而拒絕使用新疆棉花的跨國企業,不乏H&M、無印良品、Nike等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品牌。
其中H&M首當其衝,率先遭到企業集體抵制,目前H&M、Nike等在中國購物網站上的在線商店均已被下架。

這一波操作似乎在24小時內就發酵的滿城風雲,但事實上,這並不是突如其來的。

去年9月特朗普政府就在考慮一項禁令,禁止由新疆地區的棉花製成的部分或全部產品。特朗普政府的這項措施被稱為「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將由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發佈。以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為由,該局過去曾對一些私營公司發佈過此類禁令,對相關進口產品進行扣留。並且,該局一直在考慮對更廣泛的商品類別採取更全面的行動。

而後,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就已經宣佈禁止從中國新疆進口棉花和番茄,以及所有用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

如今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這份聲明稱,BCI已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證,應是此事的一個延續。

新疆是中國棉花的主產區。圖為2019年10月21日,新疆沙雅縣古勒巴格鎮的棉農正在棉田裏採摘棉花。(中新社)

早在去年9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運作相關涉疆法案期間,多家美國商業組織就已經出面反對,美國商會直言稱該法案只會損害合法貿易,而不是所謂的「強迫勞動」。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主席拉瑪爾(Stephen Lamar)曾批評説,「這樣的禁令或立法毫無疑問會登上新聞頭條,但它們將嚴重破壞已經遭到新冠疫情衝擊的人權、經濟發展和合法供應鏈。」

的確如此。以棉花為例,新疆是世界主要棉產地。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產棉區,產量在500萬噸左右,佔到國內棉花產量的87.3%,而中國又是第一大棉花生產國、出口國。國際上很多知名服裝品牌,都是新疆棉花、紡織品、纖維製品的採購商,新疆棉花佔據BCI組織成員企業棉花供應的20%。對新疆棉花等產品做出的限制措施,無疑會對相關產業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國際市場震盪,最終損害包括各國消費者利益。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服裝品牌基本都在使用新疆棉花,此次的禁令,意味着這些品牌獲取穩定利潤的時代即將終結。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一旦受到影響,對世界經濟的復甦無疑是雪上加霜。

新疆「再教育營」屢屢被西方媒體及官員指責存在強迫勞工情況,是為此次H&M事件及近年來相關事件的起因↓↓↓↓↓

+9

迫於政治壓力,一些國際品牌已經主動放棄物美價廉的新疆棉原料,轉而尋求其他替代品;甚至為了規避後續更不可預測的政治風險,開始考慮把在華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這其中的轉換成本難以估量。政治上的博弈,讓政客們的三言兩語嚴重影響到全球供應鏈,各國企業承受「連番暴擊」,這樣的荒誕劇何日可止?

世界十大產棉國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巴基斯坦、巴西、烏茲別克、澳洲、土耳其、阿根廷和土庫曼,眾所周知,印度和美國在2020年都深受新冠疫情所困,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只有確保國內棉花生產穩定。如今「新疆棉花禁令」一下,新疆棉花大可以自產自銷,中國內需市場也絕對足以消化,受到影響的是整個供應鏈中下游企業,可能對全球服裝生產商產生巨大影響。

有人説,這項新禁令也可能導致一些大型服裝品牌撤離中國。這就想説了很多年的「中國製造業逃離」話題一樣,原本就有企業尋求將服裝供應鏈轉移到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尼等地,因為人力成本更加低廉。但不少企業也很快就發現,他們難以複製中國的高質量生產模式,或者面臨着激烈的競爭。這跟中國製造業是否存在逃離危機是同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