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王勇論中美:競爭中尚可找到妥協餘地|專家有話說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拜登(Joe Biden)上任之後,並沒有開闢新的對華議題,但釋放出了拉攏盟友,包圍中國的強烈信號。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分析稱,「東昇西降」觀點的進一步流傳,極大刺激了美國的自信。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仍然被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的對華策略所束縛。

01:在中美會談之前,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先與日本舉行2+2會談,雙方在會後發布的聲明中點名批評中國,還談到了南海、東海、香港新疆等問題。此外,同樣是在會談開始前,美國還宣布制裁兩名中國的涉港官員,如何理解美國這一系列動作?

王勇:美國在中美會談前展開的一系列外交活動,召開四方對話、美日、美韓2+2對話,與多個盟友溝通協調的目的是為了製造向中國施壓的聲勢,試圖營造一種中國「被孤立」的氛圍。美國決心要和中國競爭,防止中國影響力擴大,從所謂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國談判,希望中國能在一些問題上讓步,這是會談前美方的基本設想。

拜登於3月26日出席首場總統新聞發布會。(AP)

為何美方會有這樣的佈局,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中國實力和影響力不斷增長對美國的霸權地位造成挑戰,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第二,美國當前的國內政治非常脆弱,拜登政府是一個弱勢政府,特朗普的支持者可以説至今還不認可大選結果,認為拜登竊取了總統之位,更不用説1月6日,美國國會發生的暴力衝擊事件。

兩黨鬥爭加劇,拜登政府擔心任何對中國的妥協和讓步,都會被共和黨視作對中國的投降。為了堵住反對派的嘴,拜登政府必須對中國強硬,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布林肯寧願違背基本外交禮儀也要在開場白對中國進行強勢表態。

背後原因是因為美國的信心越來越不足,擔心中國從此看低了美國,特別是「東昇西降」觀點的流傳,進一步衝擊了美國的信心。

+8

01:拜登政府上台之後,除了同樣對中國強硬之外,沒有提出新的對華政策議題。也有觀點認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被特朗普煽動起來的極右翼和民粹主義綁架了。從拜登政府不斷強調對盟友的重視來看,美國似乎正在包圍中國的大戰略佈局,美國正組建一個圍堵中國的盟友圈子。拜登實現這一包圍圈的可能性多大?

王勇:某種程度上,這種看法是有它的道理。但是也要看到,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諸多區別。特朗普政府是美國共和黨右派主導的政府,完全不瞭解中國,對外政策的思路以地緣政治為出發點。如果特朗普順利連任,中美發生斷交和局部戰爭的可能性並不低。

因為特朗普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一場針對中國的新冷戰。相對而言,拜登政府同樣要與中國競爭,維持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無論哪一位美國總統上台,這一點是肯定的。他們的不同在於,利益基礎不同,拜登還是支持多邊主義,只不過這個多邊主義要以美國作為領導力量。

第二,拜登政府相信中美之間還有很多共同利益,還可以合作,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

第三,基本盤不同,拜登政府背後是全球化受益者,包括美國的工商界、華爾街投資界、矽谷高科技企業以及荷里活夢工廠等羣體。這一基本盤,對社會政策和政治制度的看法,相對更開放,不像特朗普那麼極端保守。

這些因素決定了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區別。在力量允許的情況下,拜登政府想要推出一個限制中國影響擴大的國際聯盟,這個聯盟以西式民主、人權等價值觀為基礎,壓制中國。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可以發展成以印太戰略為基礎的針對中國的亞洲小北約。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拜登這一系列外交戰略佈局很難實現。首先,中國幾乎是所有亞太地區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國也越來越成為它們的主要外資來源,很多國家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它們絕大多數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不願意接受美國的意識形態化、軍事化的國際同盟的設想。

除此之外,美國當前正處於最脆弱的時期,根本沒有能力通過各種舉措吸引周邊國家加入圍堵中國的聯盟。

01:基於這一點,你會認為,比起特朗普時期的單打獨鬥,對華實行脱鈎冷戰的策略來看,拜登政府以價值觀為基礎的聯盟,對中國的威脅要小一些嗎?

王勇:對,相對來説對中國的挑戰要小一點,沒有那麼致命。因為拜登政府之下的中美關係,有妥協合作的空間。我在中國社科院《國際經濟評論》雜誌年初一期的評估文章中把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形容為,一種相互依賴框架不破裂的中美競爭,它還維持着共同利益。

拜登本人和他的團隊也説過,中美完全脱鈎並不現實,對美國沒有好處,美國的盟友和夥伴也反對。我認為美國清楚的是,追求極端政策的不現實。所以,一方面需要和中國展開競爭,不尋求衝突,更不能使衝突失控,另一方面要在一些領域謀求與中國合作。儘管合作本身也意味着激烈的競爭。

我認為中美在競爭中完全可以找到妥協的餘地,完全可以在擴大雙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發展合作。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中美也可以通過文明和治理體制的對話,加強合作,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