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擬打壓避稅天堂:一石二鳥的無奈之舉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為了給自己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籌集資金,拜登(Joe Biden)政府除了主張將當前的公司稅由21%提升至28%以外,還提出最低「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以此打擊企業避稅天堂。
預計拜登政府將推動國會通過新的稅法,防止美國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地區或國家。其財長耶倫(Janet Yellen)甚至表示,要和其他主要西方經濟體商討統一的最低企業稅率,以各球跨國企業也難以享受避稅天堂的紅利。

應該說,拜登擬規管企業海外稅的情況,既堪謂一石二鳥,卻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2020年12月1日,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皇后劇院,被當選總統拜登提名為財政部長的耶倫幫拜登尋找口罩。(AP)

之所以謂其為「一石二鳥」是因為一方面,過往數十年來,在自由市場、資本自由流通等金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美國企業家成功之後往往搖身一變,成為「全球資本家」,於海外乃至美國市場的營收通過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合法規避稅收,令得政府無法通過稅收和財政推動財富在社會的有效循環,導致工薪階層反而成為稅收主體,社會貧富極化愈發嚴重,延伸出一系列社會、經濟及至政治問題。是以長遠而言,加大對避稅天堂的監管是新美國的「政治正確」,這既能贏得民意,又能緩解來自共和黨陣營的反對壓力。

另一方面,就當下而言,提高企業稅稅率、規管「避稅天堂」,也能解決2.3萬億美元基建計劃的資金問題。耶倫提議和其他經濟體商討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也是為了配合拜登這一增稅計劃。

不過,所謂「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這等針對避稅天堂的規管倡議,也着實是無可奈何之舉。畢竟,縱使基建革新確實是功在數十年,乃至惠及全球之舉,但在美國政府本就債台高築的情況下,再推出動輒以萬億美元計的基建開支,這諾大的虧空又該如何填補?

2017年5月13日,民眾在紐約地鐵裏穿梭。美國基礎設施亟待更新、完善。(Getty)

首先,關乎在美國國內加徵企業稅,各中型大型企業有着莫大的政治遊說力量,以至於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國會中不僅共和黨反對向大企業增稅(特朗普共和黨政府曾在2017年將企業所得稅率從35%降至當前的21%,當時所有民主黨人投了反對票),部分民主黨人也反對將企業稅提高到28%,而是調整增幅,將其控制在25%的水平。即便拜登政府和民主黨能夠強推方案通過,那麼後續的預算支出,包括即將公布的醫保和教育支出,都可能遭遇共和黨的阻撓。所以光靠企業稅是不夠的。

其次,個人所得稅方面,拜登的稅改應也只會針對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群體,從37%加徵至39.6%(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將該群體的納稅額由39.6%降至37%),且在退稅時將無法獲得一些抵稅具項。單是這些做法,便已經令拜登面臨莫大社會壓力——畢竟,一位支持政府加大基建投資的選民,未必會支持政府為此讓他納更多稅。

是以,拜登政府針對避稅天堂的規管,便既是一石二鳥,又是別無選擇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