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遭斷水:西方輿論緣何執意營造中土對抗?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4月10日,一則有關安卡拉市政管理部門切斷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水源的「消息」在西方輿論場悄然發酵。根據這一由《每日郵報》(Daily Mail)率先發起的「西方敍事」邏輯,安卡拉市政當局的「斷水」舉措是刻意為之,並將之與此前中土圍繞新疆問題的外交風波聯繫起來。

在《每日郵報》的示範效應下,先後有包括德國之聲、法蘭西24以及《衞報》在內的歐美主流媒體跟進。雖然不似《每日郵報》那樣將目光聚焦於「斷水風波」,但全力營造中土對抗的輿論印象卻是共通的。

好巧不巧的是,處於風波中心,同時也是中使館點名批評的反對黨政客之一亞瓦什(Mansur Yavas)恰是現任安卡拉市長。兩相對照之下,上述由部分歐美媒體營造而成的「中土斷水之爭」更是平添了不少合情合理之處。

然而,最新跡象表明上述 「中土斷水之爭」不過是在由西方輿論刻意塑造的一出中土對抗大戲而已。據中使館方面的消息,大使館從未被刻意中斷供水。以《每日郵報》為代表的西媒提及的「使館斷水」不過是安卡拉市政部門對漏水管道的例行檢修而已,且檢修完畢後供水已於當天恢復。

至此,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問題就出現了——即部分歐美媒體為何要在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上做此塑造?其背後有何特殊用意?

+3

如果將時間線稍加拉長的話不難發現,西方輿論對於土耳其外交動向的類似刻意塑造在2016年的「7.15」未遂政變之後呈直線竄升之勢。其中間接或直接反映出來的是歐美執政集團對土耳其日漸背離「西方軌道」之外交轉向的極度不安。

由於在未遂政變之後與歐美陣營的政治互信跌入冰點,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當局在外交戰略層面開始出現日益明顯的背離西方,轉向東方之勢。這一背離之勢讓此前長期將土耳其視為歐美重要地緣屏障的西方執政精英們如芒在背,但受制於種種內外因素,當下的歐美陣營又無法開出足夠將安卡拉方面「拉回正軌」的籌碼,於是種種試圖阻礙土耳其外交東方轉向的輿論戰技法便運用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輿論戰離間」技法的首要作用對象並非中國,而是歐美地緣安全的頭號勁敵俄羅斯。由於埃爾多安當局在未遂政變之後大幅提升了與莫斯科方面在安全政策領域的合作水平,甚至不惜以觸犯「北約紅線」為代價引進俄製S-400導彈防禦系統,俄土關係長期以來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西方「輿論戰離間」的重點關照對象。

+4

在這一時期發生的敍利亞與利比亞內戰中,誇大乃至臆造俄土矛盾成為西方輿論戰的核心目標——比如在北敍伊德利卜省衝突中,西方媒體不止一次地編織出俄土因代理人利益矛盾難以調和而即將直接兵戎相見的「盛況」。類似地,在利比亞,俄土因為支持陣營不同,也成為了西方輿論的相關報導側重點。

更有甚者,在去年年末發生的納卡衝突中,西方輿論在戰事期間堅持不懈地爆炒「土耳其軍方直接向衝突地區投入一線作戰部隊」的傳言,並在國際輿論場上營造出某種俄土即將圖窮匕見的「氛圍」,以期達到部分西方統治力量將納卡衝突國際化的圖謀。

因此,最近發生的「中土斷水大戲」不過是上述西方「輿論離間」戰法的又一次實踐罷了:在近來由歐美牽頭發起的「新疆人權制裁」衝擊波中,埃爾多安當局不僅沒有跟隨西方期望的腳步起舞,而且還反其道而行之地與北京方面展開更為全面深入的安全經貿合作,甚至連東突分子引渡條約這一公然與西方「人權外交」唱反調的選項都提上了雙邊議事日程。

這種「大逆不道」之舉顯然嚴重觸及了西方執政集團的敏感神經。於是乎,一系列「輿論離間」技法的頻繁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中土雙方來説,如何在西方的輿論戰的夾擊下保持雙邊戰略定力,不為一時的「煽風點火」影響大局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