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大陸正逐漸形成一股勢|漫談國際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剛過去的這一周,國際又發生了不少堪為談資的事。

美俄又怎麼了?

周二(13日),美俄領袖拜登(Joe Biden)與普京(Vladimir Putin)剛通過話,談了俄烏軍事對峙、「烏克蘭內部危機」、阿富汗局勢、氣候危機、伊核,以及「俄羅斯黑客對美國選舉的干涉」。二人應該再次談了見面的可能,但白宮和克宮對此都未提供任何具體信息。

可以看得出,二人通話內容是廣而深的,然而就在兩天後的周四,白宮便以「俄羅斯干涉美國2020大選為由」發起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制裁手段主要是自今年6月14日起(行政令簽署起的兩個月後)美國金融機構不得向俄羅斯央行、財政部以及俄大規模主權財富基金直接購買新債券,此外還驅逐了10名俄羅斯駐華府大使館的外交官,連同英國、加拿大、澳洲、歐盟對8名參與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行為的個人進行制裁,認定6個俄羅斯科技企業為俄羅斯情報機構提供服務,並正式指控俄對外情報部門SVR對美國政府和公司電腦系統實施所謂太陽風(SolarWinds)黑客攻擊。

圖為2021年4月13日,俄羅斯海軍的艦艇從裏海轉移到黑海。(路透社)

俄羅斯事後也發起了反制裁,包括對等驅逐美國駐俄外交官,禁止美國使團僱用俄羅斯人任行政或技術工作,禁止由美國國務院和其他美國政府機構控制的美國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在俄羅斯開展活動等。

各界對這番制裁討論最多的是美國對俄制裁的第一點。其實之前美國也多次威脅過,特別是美國財政部2018年威脅對俄羅斯的主權債務市場制裁。不過自那之後,美國就一直削減了在俄羅斯的所有債券持有量。事實上,包括政治在內的各種因素,造成很多外國投資者本來就在減持俄羅斯債券,尤其是美國投資者。近年來,俄羅斯財政部已經轉而向當地投資者出售更多債券。

是以此次制裁並不會造成甚大的影響。拜登和普京二人也都明白這一點。更重要的是,這種處理手法也是在暗示,美國暫時不會對俄羅斯現下陳兵烏克蘭的形勢作出進一步行動。

近一兩周,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陳兵數萬,既是為了給烏克蘭的親俄派撐場,也是為了警示上任總統近兩年來遲遲未能妥善處理烏俄關係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是為了告訴歐盟、美國、土耳其「誰才是黑海地區的老大」,屬於「宣示領地主權」的行為,預防北約各國趁黑海諸國游移不定而進一步東擴——而另一方面,這也是普京向這再熟悉不過的老對手拜登所發起的挑釁。

按照俄羅斯新憲法,普京可以連任總統一直到2036年。(AP)

對此,拜登顯然不甘示軟,可是卻也知道現下不能令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畢竟美國在中東、中亞等諸多事務上還需要與俄羅斯的合作;而若與俄羅斯關係轉惡,那麼還會因伊核、中導條約、北溪二號等問題而影響美國與歐盟夥伴的關係;更何況,美國真的需要騰挪精力來處理中國。

在這一方面,伊朗其實也在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撤銷對伊制裁等談判上趁勢向拜登施壓。伊朗知道拜登不同於特朗普,拜登知曉伊核協議對美歐關係、中東穩定的重要性;伊朗也知道,拜登深知美國不能再繼續深陷中東泥沼,畢竟有更重要的事情需應對。

中法德向美國擺姿態?

再看向另一邊,繼3月份戲劇性的阿拉斯加中美2+2會晤後,兩國又於上周在上海上演了另一場戲劇性的會談。

拜登的氣候大使和老搭檔、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繼3月訪問歐洲之後,於14日至17日訪華,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對談。其戲劇性在於,美國方面這次直接拒絕安排任何媒體會晤。

克里(右二)曾以國務卿職務與時任副總統拜登在奧巴馬政府共事多年。(Getty)

這也難免令人莞爾,畢竟解振華才堪稱是「你沒有資格」一說的鼻祖。便是他於2011年南非全球氣候大會上,怒斥西方代表只知做空頭承諾,卻不曾履行,既不見大幅率先減排,也不見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你有什麼資格給我講道理?!」

不過相較於人員安排,更值得留意的是,克里來華的一大政治任務便是邀請習近平出席4月22日由拜登隆重邀請40餘國參與的氣候大會,可在克里啟行之前,他卻也要說「要讓中國遵守2060碳中和承諾」之類的話,體現了美國國內自相掣肘的政治氛圍。

結果呢?結果是克里剛到上海,中方便宣布,習近平將接受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邀請,於16日出席中法德的氣候峰會。

在周五的視頻峰會上,三國領導人談了減排工作、綠色經濟、為發展中國家助力、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十四五」規劃給中歐帶來的機遇等等……而三國領導人也「一致認為」,要「全面落實《巴黎協定》」。

這何不是在告訴拜登:「氣候問題最該兌現承諾的就是你美國」。

圖為解振華(右)於2008年出席於日本舉辦的G8部長級會議。(Getty)

日本躊躇未定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方面,過去一周各界最關注的當然是核廢水排放,但其實上述這些事宜也與日本相關。

一方面,菅義偉首相於15日抵達美國華府,開啟對美國的訪問,其中「中國問題」是他和拜登二人重點探討的議題。另一方面,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則於14日復合拜登「民主國家聯盟」的倡議,要組辦「民主聯盟」向中國施壓,將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推前,因為這個時間線比日本等國家都要晚10年左右。

一邊是菅義偉想要趁拜登新上台,塑造對日本有利的日美關係,並和印度、德國等多方聯絡,試圖營造以日本為主導的區域合作進程,再藉此跟中國討價還價;另一邊是小泉進次郎這些人在安倍卸任後、自民黨權力結構未穩的時段蠢蠢欲動,想藉機走向權力中心——很明顯他們都各有各的考量,亦很明顯的是,他們也都意識到時下亞歐大陸正在形成的一股「勢」,而這也使得各方愈發焦躁。

那麼,這些變動究竟意味什麼?

4月16日,拜登和菅義偉共同在白宮出席記者會。二人此次會晤期間討論了人權、中國、供應鏈等問題。(Getty)

「中國」是各方應對美國的籌碼

歸根結柢,過去一周所發生的事,可謂是過去一段時間的總結。而扣在這一環又一環最中間的,真的還是中國。

如果說早在疫情前,中國的經濟動能便已經令其愈發成為國際局勢的主導力量,那麼內地迅速管控疫情、迅速復甦的現況,便更是令其在國際議題上擁有愈來愈多的底氣。

有鑒於此,當中國向美國形成的壓力和焦慮感越來越大,俄羅斯和伊朗便可以愈發得心應手乃至「肆無忌憚」地應對美國;歐盟雖然在對華問題上有諸多躊躇乃至不滿,卻也可以念及中國對美國的壓力,遂在諸如氣候、科企管控、美元霸權、伊核等問題上對美國展現硬氣……

甚至可以說,拜登政府之所以要搞「盟友外交」,固然是因為這是美國的優勢資產,但一定程度上,又何其不是因為過往乖乖與美國配合的盟國,如今都意識到中國的影響力,從而開始對美國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反叛」?

亞歐大陸的聯動,真的是在形成一股勢。而在這勢之外,美國、日本、英國等海洋國家,看來還會越來越慌,越慌越亂。縱使有有識之士,也既難改變其國內黨派政治的掣肘,又難阻止國際大勢的變革。

漫談國際|新增病例再創新高 後疫情時代的主題是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