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軍 阿富汗迎來和平還是內戰?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上周三時,美國和北約分別宣布將在9月11日撤出駐阿富汗的2,500美軍和7,000北約部隊,結束這場漫長慘烈的20年戰爭,這也意味阿富汗終於能迎來「阿人治阿」的時代。
當然,外界的憂慮還是大過期盼,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的和談直到現在也成果缺缺,在美國和北約的撤軍打破軍事實力天平後,阿富汗會否陷入全面內戰?而阿富汗境內殘存的蓋達組織(al-Qaeda,又譯基地組織)、ISIS分支等恐怖組織會否趁機重整旗鼓壯大實力,給區域內和平構成新的威脅?

目前,許多美國軍方和情報界人士都擔心,一旦外國軍隊撤離,軍力更強的塔利班會立刻發起全面進攻,並在兩三年之內就取得阿富汗大部分掌控權。根據特朗普政府去年2月與塔利班達成的和談協議,美國撤軍條件為塔利班切斷和蓋達組織聯繫且不對美軍發動攻擊,而將阿富汗現任政府撇在一旁。拜登則雖將撤軍日期從原定的5月1日推遲到9月11日,但也沒有對阿政府許下更多承諾。這意味着去意已決的美軍很難在阿富汗內部和談中發揮關鍵作用。

而考慮到和談的緩慢進展,塔利班和阿富汗現任政府幾乎無望在外國撤軍前達成協議。雙方從去年9月談到12月才就談判的程序性問題達成一致,至今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拜登政府從3月起加大了斡旋力度,提出現政府與塔利班共同組成過渡政府等提議,但被雙方拒絕,且因拜登政府延遲撤軍日期,引發塔利班拒絕出席原定4月24日於土耳其舉辦的和談大會,為和平進程再添阻礙。

如不出意外,外國軍隊將在9月11日撤出阿富汗,圖為美軍2008年向塔利班據點發射榴彈砲。(Getty)

塔利班與政府分歧甚巨

那麼,塔利班會否在外國撤軍之後發動全面內戰?美國人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塔利班雖然在去年大體停止攻擊美軍,但加大了對阿富汗軍隊和平民的攻勢,似乎是在為未來備戰。

例如,塔利班趁美國逐步撤軍並減少空襲之際,奪取了許多通往城市的關鍵要塞,包括城外哨站和交通幹道等。《紐約時報》今年2月的報道形容,無論是在北方昆都士省和巴格蘭省的首府,還是南方的第一大城市坎大哈,塔利班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離奪取坎大哈更是只有一步之遙。在外國軍隊徹底離開後,塔利班的確可能沿用現有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發起內戰以尋求全面掌權。

畢竟,塔利班與現政府談攏的概率實在較低。塔利班始終將對方視為西方的傀儡,無法代表伊斯蘭價值觀和阿富汗人利益。該組織尋求一個其1996年至2001年執政時的改良版,即依然實行政教合一,以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治國,不過其嚴苛程度會有所降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女性和媒體權力。而阿富汗政府則強調要保存現有民主選舉機制,希望保持立法和行政獨立於伊斯蘭教義,且保障女性上學和外出工作的權益。

而具體的權力分配就更加棘手。事實上,阿富汗政府本身內部達成權力分配都相當不易,例如該國2019年9月大選就陷入僵局,出身主體民族普什圖族的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和代表塔吉克族等北方少數民族利益的前首席執行官(相當於總理)的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都自稱勝選,各自宣誓就職,直到次年5月才分好豬肉、完成權力分享。而對於來勢洶洶的塔利班,很難想象幾方勢力能協商成功,尤其是軍力最強、普什圖人為主的塔利班對上掌握政府軍警的北方少數民族派,其權力分配勢必有一場硬戰。如果無法通過和平的選舉(塔利班拒絕了加尼提出的今年稍後提前大選的建議)或私下的談判解決問題,那麼出路恐怕就只剩下戰爭了。

為執政籌備數年 應非優先戰爭

當然,儘管內戰風險着實不小,但我們也應看到塔利班內部也有相對溫和務實的聲音,例如負責與阿富汗政府談判的塔利班二號人物巴爾達(Abdul Ghani Baradar)就是相對溫和的一派,他曾批評談判團隊中強硬保守、一心追求建立「神學士政權」的教士伊沙克扎伊(Abdul Hakim Ishaqzai)阻礙和談。

同時,就整體而言,塔利班近幾年已越發往執政黨的方向轉變,注重控制區內部民眾的生活質量,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這意味着其本身具有一定妥協性。例如在一些更自由化的城鎮地區,塔利班會根據家長的需求允許女性上完小學而不是像此前執政時那樣全盤禁止。

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2018年的報告《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就指出,塔利班吸取了許多90年代執政的錯誤,他們如今在女性權益、少數族裔權益、道德警察的執法力度和司法服務等方面都有所改進。其中塔利班治下地區的司法服務和學校質量更是勝過不少政府控制的地區。

ODI報告形容,阿富汗政府猖獗的腐敗情況,導致了許多幽靈學校出現,它們雖然耗用了大量經費,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許多學校的老師也根本不上班,而將課本轉手賣掉。但塔利班會嚴格督促教師按時上班,還會幫助維持教室里的秩序。在司法方面,由於塔利班的宗教法庭裁決較快且無需賄賂,受到不少民眾青睞。

在少數族裔方面,曾經對信奉什葉派的哈扎拉族(Hazara)實行大屠殺的塔利班,也開始有意識地招募更多少數族裔,以達成「具包容性政府」的目標。塔利班還在其佔領的地區給當地部落長老和政府官員賦予了較大的裁量權,以團結更多人。

這些措施都可以看出,塔利班正在往一個能成為所有國民服務的執政黨方向努力。而做為一個預備執政黨,它顯然會清楚一場全面內戰對國家整體造成的傷害(尤其是阿富汗的多山地形方便游擊戰打法,可能使戰爭延綿不絕),以及即使其戰勝後,阿富汗會失去美國現有每年30億美元的支援,更將被美國帶頭制裁。因此,塔利班可能會通過攻下大城市以要求政府各派系更多讓步,也可能在徹底談崩後採取武裝奪權,但全面內戰應該不是其優先手段。

2020年2月與美方簽訂歷史性合約的塔利班二號人物巴爾達(左),就是塔利班內部相對溫和的一派。(路透社)

恐怖組織會否捲土重來?

如果最後阿富汗還是滑向了全面內戰,那麼其境內殘餘的蓋達組織、ISIS呼羅珊省分支等恐怖組織會否趁亂做大呢?後者更值得警惕。

儘管外界並不相信塔利班會履行和談協議、切斷與蓋達組織關係,畢竟塔利班最初是因為庇護蓋達組織第一代領導人本・拉登才被美國出兵推翻,兩個組織關係通過領導層個人友誼、子女聯姻和共同鬥爭歷史變得十分緊密,但蓋達組織已經實力大不如前,聯合國去年報告指出,它在阿富汗估計只剩下400至600名核心成員。且該組織經歷了美國等國際聯軍多年打擊、2014年ISIS出走導致實力驟減、2020年又有包括二號人物在內的多名高級領導被擊殺,很難評判它會否迅速重新壯大。而且,蓋達組織那種主張在全球範圍內發起聖戰的理念,對以阿富汗為中心、正逐漸進化為一個伊斯蘭現代政黨的塔利班存在本質分歧,一旦塔利班正式執政,個中分歧將變得更為明顯。

而ISIS呼羅珊省分支則明顯實力更強,該組織曾在2015年至2016年巔峰時刻在阿富汗建立了不少穩定據點,雖然之後在國際聯軍的打擊下潰散,但由於眾多ISIS成員2019年喪失敘利亞最後的「哈里發國」據點後無處可去,又回流入阿富汗。聯合國监测组估计,ISIS呼羅珊省分支大約有2,200人,並在2019年至2020年發動了著名的喀布爾血色婚禮恐襲(至少63人死)、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襲擊監獄案(至少20人死)、喀布爾大學槍擊案(至少22師生死)等,可見其激進程度勝過蓋達組織,其風格也能招募更多極端分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塔利班與ISIS呼羅珊省分支向來敵對,雙方常因爭奪地盤而交火,美國中央司令部去年甚至透露美軍為塔利班在楠格哈爾省攻打ISIS時提供了有限的支持,不過由於塔利班與美軍和政府的和談,有更激進強硬的塔利班分支開始轉向ISIS的懷抱。一旦塔利班與政府軍爆發內戰,野心滿滿的ISIS呼羅珊省分支可能趁亂做大。當然,ISIS失去了之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通過出售石油獲得的巨大財源,活動根據點也越發轉向西非,因此未來在阿富汗發展有諸多限制,但阿富汗重新淪為恐怖主義大本營並非聳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