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氣候峰會|衛星技術如何影響氣候外交?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4月15日,專注於氣候的非牟利組織「碳排放圖譜」(Carbon Mapper)宣布計劃部署衛星網絡,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度追蹤溫室氣體的來源。
這個新技術可能會使國際上各個國家可以實時和高精度地監測己國和他國的排放,預示着氣候履約監測的新時代。

作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衛星公司星球(Planet)參與的公私合作項目,「碳排放圖譜」旨在於2023年發射其第一顆追蹤衛星。這顆衛星將能夠探測甲烷排放熱點,並跟蹤碳排放。到2025年,「碳排放圖譜」計劃擁有一個在太空運行的衛星星系(Satellite Constellation,即一個可共同運作的系統,使全球各個角落或接近各個角落都能隨時受到系統中的至少一顆衛星覆蓋)。

如果計劃成功,這些新技術不僅可以改變政策制定者監管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式,還可以改變圍繞氣候變化的國際外交。

最近,氣候變化已再次成為國際政治中的熱門話題。受拜登的邀請,世界近40國的領導人在美國東岸時間本周四、五(4月22日、23日)料將參與其氣候領袖峰會,討論如何在今年11月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化會議(COP26)之前,在《巴黎氣候協議》框架下商定更雄心勃勃的國家排放目標。最近幾周,像美國、歐盟和中國這樣的主要排放國一直在舉行雙邊和多邊會議,希望尋找到實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對比前工業時代升溫不超過攝氏兩度這個目標的方法。

隨着圍繞氣候變化外交活動的增加,在氣候政策上取得成功已變成世界舞台上很重要的政治成就。而且,在國際層面的「氣候任務」主要是透過談判(甚至包括類似碳邊境稅之類的有形壓力)去說服各國分擔更多減排量,精確和及時的排放數據在此就發揮着關鍵作用。

另外,監測沒有達到目標的國家的排放的能力在氣候外交中至關重要,因此監測技術的進步具有重要的國際政治影響。追蹤排放精確度的提高將使未有達標的國家更難以推卸責任。

美國宇航局的一張演示圖片,顯示了新的監測技術如何從天空可以定位危險排放。(NASA/JPL-Caltech)

這種技術也可以幫助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也就是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的最大排放國美國和中國,讓他們可互相確保履行其排放目標。儘管氣候問題被譽為緊張的中美關係中一個罕見的合作領域,但它也創造了一種新的競爭形式。在兩個大國之間的猜疑增加的情況下,相互監測進展的能力可以幫助建立信任,並帶來更有效的氣候決策。

原則上,「碳排放圖譜」使用的新技術可以讓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團隊監測諸如煤電廠建設或甲烷排放,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氣候討論的癥結所在。這將為活動家和外交官提供一個新的工具,使對方對其承諾負責,還有監測自己在遏制排放方面的進展。

衛星技術在追蹤甲烷時表現得尤為出色,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強大的溫室氣體。而且,甲烷通常是由相對數量較少的個別天然氣設施排放的,其排放水平可能根據這些設施的運行情況而迅速改變,因此觀察者很難清楚地了解個別公司或國家的排放情況。由於從高空的持續監測,這種新的衛星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使觀察者能夠在任何時候輕鬆地指出地球上哪裏有「超級排放者」。

來自「碳排放圖譜」網站的甲烷超級排放物追蹤實例。(carbonmapper.org)

雖然甲烷排放的討論比碳排放少,但科學家們同意,甲烷可能在最災難性的氣候情景中發揮關鍵作用,而且它們可能成為未來圍繞氣候變化的外交討論的一個關鍵部分。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4月17日的聯合聲明中就明確提到了甲烷排放。

隨着減排期限的臨近(許多國家已經通過了2025年和2030年的臨時減排期限),各國政府將尋找方法來證明他們一直在取得進展,或者用數據對那些沒有取得進展的國家施加壓力,而這項新技術將在這一點上發揮關鍵作用。

據美國媒體《Axios》報道,衛星公司星球(Planet)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辛格勒(Robbie Schingler)在接受採訪時說,公司的技術能夠「找到這些在源頭點上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對其進行量化,並在24小時內將其送到運營商手中,以便他們能夠採取快速行動」。

誠然,這種新技術不會是解決國際社會遏制排放的許多問題的「靈丹妙藥」。如果認為這種技術將只用於改善外交談判,那也是過於天真;像過去一樣,大國會試圖利用這種跟蹤技術來向他們的地緣政治對手施壓,繼續否認自己的錯誤行為。

就在上周,4月13日,在前往中國與他的同行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之前,克里說,美國可以使用類似的衛星跟蹤技術來讓中國對氣候承諾負責,他說通過這種技術「我們將有巨大的能見度,而這種能見度在創造問責制方面非常有效。」然而,克里應該小心自討苦吃。「碳排放圖譜」已經表示,它的數據將在全世界範圍內免費提供,這意味着該技術將提供給所有國家和觀察機構,包括那些可能想指出美國氣候政策弱點或挫敗的人......

氣候監測技術的進步並不限於基於衛星的技術。人工智能驅動的圖像處理和飛機監測方面的快速進展可以提供關於污染源的更精細的數據。而且,公開這些數據將鼓勵開源合作,以提取埋藏在大量數據中的有用見解提供給世界上任何人。

這種實時數據的廣泛可用性將使任何污染者,無論是公司、城市還是國家,越來越難以逃避其排放的責任。而如果這個技術被外交官們明智地使用,它也可以阻止過去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中因可信數據不足而出現的相互指責行為,幫助有效達成國際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