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毀一帶一路協議 澳洲對華尚有何計劃?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4月21日,澳大利亞外長佩恩(Marise Payne)發表聲明,宣布廢除四項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與外國締結的協議。其中包括伊朗和敘利亞與該省簽訂的教育協定,以及中國與該省簽訂的兩份有關「一帶一路」的框架協議。

澳大利亞當局的行動很快在華文世界掀起了風浪,中國外交部等機構也有所回應:北京對此強烈不滿,更稱已嚴正交涉。但總的來說,這一事件帶來的影響終究是有限的。尤其在澳大利亞,它幾乎顯得波瀾不驚。

早有預期的風波

環顧澳大利亞包括《坎培拉時報》、《悉尼先驅晨報》、墨爾本《世紀報》在內的各大主流媒體,這場風波沒有出現在4月22日的顯要位置上,至於澳大利亞新聞集團、ABC新聞、7號新聞網、第九新聞等傳統網媒,他們對於這場風波的關注也相當有限。這一點與澳大利亞當局「撕毀協議」的原因有關。

澳大利亞的牛肉等產業雖然受影響,但這並不妨礙中、澳兩國間畜牧業的正常交易。(新華社)

早在2020年8月27日,澳大利亞莫里森(Scott Morrison)當局即宣布要起草並推動新的《外交關係法案》,用以監管並審查澳大利亞各級地方政府及大學與外國簽署「有損國家主權」的各種協定。此舉被澳方視為應對中國商務部於當年5月曾宣布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合計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對沖,在當年8月下旬和12月先後被西方觀察家視為撕毀「一帶一路」備忘錄的手段。而今,澳大利亞當局的選擇並沒有超出預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澳大利亞尤其是坎培拉各界正在表現出一種故作震驚的姿態。

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指出,澳方此舉是該國總理莫里森、外長佩恩及內政部長達頓(Peter Dutton)等人2020年4月推動「獨立新冠調查」,以及中國畫家「烏合麒麟」以漫畫指涉澳軍在阿富汗暴行後,兩國之間最大的一場風波。但該媒體同樣指出,比起維多利亞省和中國簽約,該地和伊朗及敘利亞的協議更難解釋。

對澳大利亞各界來說,此番對一帶一路協議的撕毀行動帶來的影響,可能不如中國插畫家烏合麒麟諷刺澳軍在阿富汗暴行引發的效應。目前,澳大利亞各大主流媒體仍稱該漫畫為「偽造合成圖片」。(微博@烏合麒麟)

在ABC新聞網,相關的資訊也同樣難以引發更多波瀾,他們在4月22日的報導強調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決定觸動了北京的神經,引發了社交網路的「憤怒」,但這份被撕毀的協議終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簽約的維多利亞省當局也不必因此承擔特定責任。部分澳大利亞政府部長還抱怨聯邦此舉分化了該國各省在「一帶一路」問題上的共識,為北京贏得了更好的公共環境。

引領潮流的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主流環境下,佩恩的行動開始得到正面回應,譬如《坎培拉時報》就發表報導,稱澳方此舉「刺痛中國」,而維多利亞省的行動也在坎培拉官員的眼中「違背了國家利益」。《悉尼先驅晨報》也稱維多利亞省簽約之前並未知會中央。《世紀報》則指出,澳大利亞已成為第一個「撕毀」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國家。

根據第七新聞網的報導,澳方「撕毀」協議的舉動是在權衡了一千多份協議後做出的。而佩恩撕毀的四份協定更像是澳大利亞執政的「自由黨」對野黨「工黨」的手段,報導直接稱此舉為針對維多利亞省工黨省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的「一個打擊」(a blow)。

立足於南澳的第九新聞,則直接披露佩恩在發布完協議後,就前往悉尼講話,稱澳方仍在和中國接觸,這比起佩恩在4月13日發表的「要應對與中國的潛在戰爭」的口號,就顯出了相當的反差。

目前,澳大利亞一些分析人士已經對前景感到悲觀。譬如《世紀報》的經濟新聞記者巴肖(Eryk Bagshaw)認為,隨着澳大利亞在「對華抗爭」的道路上領導潮流,包括鐵礦石在內的至少價值200億美元的6個大產業將遭遇衝擊,澳大利亞的進出口商人將付出代價。

也有一些澳大利亞學者和經濟界人士對現狀保持樂觀。譬如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拉賈(Roland Rajah)就在4月22日於《世紀報》和《悉尼先驅晨報》發表署名文章《為何我國經濟經得起否決一帶一路協議》。

拉賈認為,北京對澳大利亞的制裁仍然限定在較小的範圍之內,大麥、牛肉、銅礦和煤炭等,中國不會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大宗商品,如鐵礦石和天然氣採取斷然措施。在中澳大宗貿易不斷,小宗商品轉移出口對象後,澳大利亞已經在中國的「制裁」之下具備恢復能力。但拉賈也警告坎培拉當局不應執着於無意義的外交挑釁與侮辱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