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對抗新冠病毒為什麼不能「救人先自救」?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任何坐過飛機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在緊急情況下,在幫助別人前,請先戴上你的氧氣面罩」。而在這場疫情中,似乎大多數公共衛生官員都記住了「救人先自救」這個教訓:富國首先專注於保護、測試和接種自己的人口,大大減緩了幫助貧窮國家的努力。
然而,任何流行病學家都會告訴你,飛機安全是理解疫情安全的一個非常糟糕的方式。在疫情中,只關注自己的安全,是使事情變得更糟的最好方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救人先自救」 這個簡單的規則是很有意義的。如果你在飛機上不戴上你自己的氧氣罩,你可能會失去意識,然後你就根本無法幫助別人。然而,在疫情的情況下,這個建議可能會適得其反。

先救自己,再救別人?

疫情剛爆發時,國家關注自己的人民是很正常的:畢竟,本國政府最能根據正確的在地知識做出最好的決定,以最有效的方法來分配個人防護設備和其他資源。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國很快就要把注意力從境內轉移到全球疫情的情況上。儘管衛生官員盡了最大努力,但病毒總不會逗留在一國邊界之內,而在世界任何地方肆虐的疫情都有可能傳播到全球。正如中國很早就知道的那樣,一旦疫情在國內得到控制,最大的風險就是來自國外的再感染。

「救人先自救」在疫情中之所以會是一個糟糕的建議,還有一個更深層次、與病毒變異有關的原因。

許多個月來,專家們一直警告,容許新冠病毒廣泛傳染將增加危險變種病毒出現的風險。而隨着每一個新毒株的出現,我們之前的所有抗疫工作都有可能被推翻。

印度的變種病毒在今年1月1日至4月4日期間迅速擴散,圖中紅色為新變種的比例。(網頁截圖)

在一些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今天可能存在的安全感其實是很虛幻的:如果有一種變種病毒能夠逃過現有疫苗提供的保護,或者如果一系列變異逐漸降低疫苗的效力,各國可能會失去他們積累的免疫力,直接回到疫情的最初幾天。

發展中國家和一些已發展國家在控制疫情方面的嚴重失誤,為病毒的積極傳播提供了完美的條件,並在此過程中增加了危險變異發生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先救自己」是很危險的建議:只有通過超越己國的邊境,幫助鄰國控制他們的疫情情況,各國才能真正避免變種病毒危機的可能性。

變種病毒在英國、美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出現,並不是「運氣」的結果。當中,像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富國能夠通過數十億美元支持疫苗開發和分配來扭轉局面,但大型發展中國家即使疫情嚴峻也沒有能力與富國爭奪疫苗。

像印度、巴西或南非這樣的金磚國家面臨着各種不利條件——高人口密度、脆弱的公共醫療系統和有限的治理能力——再加上飛速增長的感染率,導致它們成為當今最令科學家擔憂的新冠病毒變種的最重要起源地。

而且,這些變異也助長了其他地方的進一步爆發。當新的變種病毒首次在南非和英國出現時,世界上許多國家停止了來自這些國家的所有旅行,認為他們可以簡單地建立邊境保護措施來拯救自己。但是幾個月後,英國和南非的變種正在歐洲和美國推動新的感染浪潮。

任何地方的疫情都是全球的疫情。

今天,蹂躪印度的變種病毒已經傳播到國外,英國、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國都查出此變種的病例。疫情雖然未見如印度般大爆,但大爆發的可能性絕對不能輕易排除。正如專家們從一開始就警告的那樣,任何地方的疫情都是全球的疫情,唯一正確的反應不是「自救」,而是組織一個全球性的回應。

全球抗疫協調的失敗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各國對疫情的國際合作一直是精神分裂的。

幾乎每一位世界領導人都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世衛組織)的官方立場,即富國應聲援窮國,但在實踐之上,他們卻囤積個人防護設備,阻止醫療用品的出口,並將疫苗據為己有,寧願像空服員那樣說的「救人先自救」,卻不管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牽頭的「疫苗公平分配計劃」(COVAX)未能迅速採取行動,以防止像印度這樣的悲劇性爆發和新變種病毒的出現。儘管COVAX得到了發達國家的正式支持,但它不得不與這些國家競爭購買設備和疫苗,大大減緩了其實施速度。截至今年4月底,該計劃只分配了其計劃在2021年分發的20億劑疫苗的2%。

4月23日,在紀念COVAX啟動一年的世衛組織虛擬活動中,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新冠病毒疫苗對最貧窮的國家來說仍然遙不可及。

在4月23日的活動中,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就成了世界領袖抗疫「精神分裂」的一個例子。他大聲疾呼支持國際疫苗接種,說每六個歐洲人中就有一個接種了疫苗,而每100個非洲人中只有一個接種了疫苗,並稱這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法國和歐盟的決定推遲了COVAX的反應。

在法國和德國的推動下,歐盟向COVAX提供了支付疫苗的財政擔保,但同時也通過在市場上與COVAX競爭,購買了遠遠超過歐盟需要的劑量,使COVAX更難實際購買疫苗。後來,馬克龍和其他歐洲領導人對俄羅斯和中國疫苗捐贈的成功感到沮喪,抱怨歐盟對COVAX的捐贈沒有引起足夠的國際關注,促使歐盟開始制定自己的疫苗捐贈機制計劃,直接與COVAX項目競爭。

儘管允許像COVAX計劃這樣的集中規劃機制根據國際需求分配疫苗會在抗疫方面更有效率,但「救人先自救」 的行為往往導致富國採取短期、無法解決全球規模疫情的做法。對印度目前爆發的疫情的國際反應就是這個問題的典型例子。

雖然美國已經承諾「迅速部署」對印度醫療工作者的援助,以及德國和英國也提出向印度提供呼吸機、制氧機和氧氣濃縮器(可以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機器),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

印度本來需要的是其疫苗工廠所需的原材料。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製造商之一,但由於美國的出口限制,它無法為自己(和世界其他國家)製造足夠的疫苗,也未能避免變種病毒驅動的新感染浪潮。4月底,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人口接種過疫苗,而只有1.6%的人完成了整個疫苗接種過程。

隨着印度疫情災難的規模日益清晰,美國政府面臨着協助其他國家抗擊病毒復發的壓力。上周日(4月25日),白宮宣布美國已經取消了對出口疫苗原材料的限制,並在一天後宣布它將向海外發送多達6,000萬劑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

這當然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只要已發展國家不學會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疫情,只要它們不認識到這個疫情的未來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能否控制病毒,它們就會永遠落後一步,追趕最新的疫情爆發和變種病毒。而萬一這些變種病毒逃脫了我們的控制,它們可能會使世界所有人回到更黑暗的日子。

只有一個真正的國際合作策略,才能夠為各國提供所需的資源,根據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發展水平為其人口接種疫苗,讓世界能避免下一次大規模爆發或下一個致命變異病毒。

而在這個問題上,飛機安全的邏輯並不能拯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