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王毅隔空回應拜登 中美正掀起制度優勢之爭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4月29日在《人民日報》發文談及中美關係,其中提到,「中國無意否定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也不謀求在世界上推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

此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4月23日在言及中美關係時亦提到,最近有種論調,將中美之爭渲染為「民主和威權」之爭,以意識形態劃線,將世界各國標籤化。僅僅因為實行民主的形式跟美方不一樣,就給中國扣上「威權」、「專制」的帽子,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現。

楊潔篪(左二)與王毅(左一)等中國外交官在面對美國時展現出了自信的一面。圖為2021年3月18日,兩人在阿拉斯加前往與美國對話一幕。(Reuters)

楊潔篪和王毅接連談制度是在回應拜登(Joe Biden)政府。拜登4月28日在上任百日的國會演講中稱,美國將「和中國及其他國家競爭以贏得21世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打賭民主趕不上專制。3月26日,他在首場記者會上也稱與中國之間的競爭「是21世紀的民主與專制的較量」,面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證明民主是可行的」。

中美的博弈涉及方方面面,從楊潔篪、王毅和拜登政府你來我往的表態中,可以發現,中美正在掀起一場有關制度優勢的爭論。

多年來,美國對自己的制度是自信的,認為它所宣揚的「民主」「自由」是普世的。但現實正在打擊美國的這種自信。對外,美國的普世價值觀並沒有給全球,尤其是中東地區帶去和平和繁榮,反而中東亂局不斷。在美國國內,美國的民主催生了特朗普(Donald Trump)這樣的民主怪胎,借民主之名拉攏選票、否認大選結果、鼓動民眾衝擊美國國會等,種種亂象都讓人對美國的「民主」制度產生質疑。

2021年1月6日,騷亂者衝擊國會大廈成為美國恥辱的一幕。而衝擊國會一事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AP)

中國崛起加重了外界對美國「民主」的不信任。美國認為中國「不民主」「不自由」,應當進行改革,逐步走上西方的道路。現實是中國並沒有按照美國所想的那樣,而是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並且,中國通過這道路正在崛起,成為美國眼中的挑戰者和有力競爭者。2020年疫情爆發,中國與西方抗疫的不同成果更是令外界反思中美制度孰優孰劣。美國等西方制度不是人類社會最佳或者終極制度的代表,中國的制度也未必沒有優勢。

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曾提到:「中國的例子表明,即使是一個不民主的國家也可以在經濟上取得成功,這對我們的自由民主是一個重大挑戰。我們還不能提供絕對的證據,證明自由主義制度將贏得勝利。」聯繫至今日拜登政府將中美之間的競爭歸結為「民主與專制」的較量,這説明,西方開始認識到中國制度所帶來的震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