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選舉折戟 莫迪抗疫不力苦果初現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在印度正深陷海嘯般疫情之際,四邦邦議會選舉結果於5月2日陸續揭曉,其中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選情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此前,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資源,總理莫迪和內政部長沙阿(Amit Shah)輪番上陣拉票,諸多印媒將此形容為大衛對陣歌利亞的史詩級戰役。
但最後的選舉結果顯示,扎根西孟加拉的反對黨「草根國大黨」(TMC)輕鬆跨越半數議席,BJP的成績則遠遜預期,嘗到了抗疫不力的苦果。

在此次地方議會選舉中,其他三邦的結果外界早有預料,其中常年由印共(馬)控制的喀拉拉邦(Kerala)依然牢置於左派聯盟手中;另一有自身獨特語言文化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一直是本土政黨的天下;東北大邦阿薩姆邦(Assam)則因選舉時間較早(最後一階段選舉為4月6日),彼時疫情尚未失控,因此未衝擊到BJP對該邦的掌控權。因此,是次地方選舉中唯一能衡量第二波疫情對莫迪政府殺傷力的,便就是西孟加拉邦的選舉。

有三成穆斯林人口的西孟加拉邦其實一直是中左翼的大本營,印共(馬)曾從70年代起掌管該地逾30年,後又有脫胎於中間派「國大黨」的地方政黨「草根國大黨」(TMC)過去十年執政,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未曾將此地「藏紅花化」。

這樣說來似乎莫迪輸掉該邦並不意外,不過事實上,在2019年的人民院(聯邦下議院)選舉中,BJP前所未有地在該地贏下逾四成選票,聯邦議席從2席躍升至18席(總數42席),這也讓莫迪政府信心大漲,因此早早就盯上了今年的地方議會選舉,決心趁勢拿下該地。

莫迪未能如願拿下西孟加拉邦,反映其抗疫不力的苦果。(美聯社)

使盡招數仍然敗選

為了贏得這場選舉,莫迪政府可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据統計,BJP前黨主席、現內政部長沙阿在該地舉行了逾50場拉票活動,莫迪本人則出席了超過20場線下及線上集會,其他眾多BJP頭面人物也進行了密集的活動。《紐約時報》這樣調侃道,莫迪如此頻繁現身西孟加拉邦,他的照片如此無所不在,以致於人們開玩笑他要競選該邦的首席部長。也有印度評論家指出,如果西孟加拉不是今年選舉,中央政府或許能將更多精力用於抗擊疫情。

除了頻繁的催票活動,被BJP把持的西孟加拉邦選舉委員會還做出諸多利於該黨的決定,包括為了充分動員民眾投票,而將該邦投票整整分成了八個階段,橫跨3月27日到4月29日,這也是印度史上耗時最長的地方選舉。做為對比,人口約為西孟加拉邦八成的泰米爾納德邦投票在一天之內完成。

不過,這最後也成了BJP選舉折戟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整個西孟加拉邦的投票過程見證了印度疫情如何狂飆猛漲,而期間莫迪政府為選舉誤大局的表現,民眾都有目共睹。

莫迪政府投入大量政治資源,其4月17日的西孟加拉邦集會現場可謂人山人海。(Twiiter@NisithPramanik)

例如,在國大黨主席甘地(Rahul Gandhi)4月18日公開宣布出於疫情考慮暫停所有在該邦的拉票活動時,莫迪前一天剛在該地舉行了大型集會,還形容「這是他第一次見證如此大規模的集會」並感謝所有出席的支持者,當時印度日增確診已經突破了20萬宗,西孟加拉邦本身的疫情也從3月中的250宗躍升至逾萬宗(現已突破每日1.7萬宗)。莫迪政府最終直到4月22日才取消了之後預定的拉票活動,這也標誌其終於開始正視第二波疫情,但顯然已無力阻擋。

而民眾以選票懲罰莫迪政府抗疫政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根據India Today-Axis My India的八階段票站調查結果,在最後兩個階段的投票日(4月26日和4月29日),BJP的支持率出現顯著下降。

最終,BJP成績遠比該黨和民調機構預估的要遜色,該黨本身放言要拿下292個議席中的200個,直接送走「草根國大黨」的主席班納吉 (Mamata Banerjee),民調機構則預計兩黨平分秋色,而實際結果是「草根國大黨」輕鬆拿下213席,BJP僅斬獲77席,遠不及2019年大選時兩黨在該地分庭抗禮的局面。

印度阿育王大學(Ashoka University)的政治學家Gilles Verniers形容,該結果如同「當面打了BJP一巴掌」,或體現出莫迪的招牌正在褪色,無法掩過其組織和治理不當的弱點。

「草根國大黨」輕鬆獲勝,主席班納吉將連任首席部長,她也是莫迪最強力的批評者之一。(美聯社)

莫迪走下神壇的開端?

整體而言,莫迪政府為西孟加拉邦投入的大量政治資源不僅打了水漂,其「為選舉無視人命」的作風也成了難以洗刷的污點。印度未及時遏制住第二波疫情的後果,更將深刻影響到該國今後幾年的政經發展。而莫迪本人的政治命運,又會否因疫情為轉折點而開始走下坡路呢?

莫迪雖然在2014年和2019年兩次率領BJP大勝,其個人聲望也無人能比肩,但他並不是戰無不勝的。他此前在2018年和2019年冬天,就在地方選舉中失去了包括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拉賈斯坦邦(Rajasthan)、中央邦(Madhya Pradesh)和賈坎德邦(Jharkhand)在内的多个地處「印地語地帶」(Hindi Belt)的農村腹地,當地龐大的農民群體不滿莫迪施政重點放在城市和工業,農民則普遍因氣候變化傷及收成、成本上漲等原因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不過在2019年的聯邦大選中,莫迪依靠同年早前的印巴軍事衝突鞏固了其強人乃至救世主色彩,再加上反對黨「國大黨」的家族統治和精英感脫離了群眾,因此出人意料地獲得大勝。

但這種強人形象在這波洶湧疫情的衝擊下出現了明顯裂痕,莫迪出於經濟考慮,失去了面對第一波疫情時果敢封鎖全國的魄力,只是呼籲各邦將封鎖作為最後的手段,相當於將決定權交由各邦;中央政府也在氧氣和疫苗等物資調配上焦頭爛額,與地方政府陷入互相攻訐,例如就首都各大醫院未按去年安排配備氧氣工廠而與反對黨掌管的首都政府相互推諉責任,但這只是暴露出其治理失職;莫迪政府曾經引以為傲的大規模基建,也在疫情之下因其高昂支出引起民眾怒火,例如首都預計耗資2,000億盧布(約210億港元)的翻修工程(包括新建議會和總理府),就開始激起越來越多的質疑。

印屬克什米爾地區的逝者家屬在火葬場崩潰大哭。(美聯社)

與此產生對比的是,一些地方政黨或反對黨組織起的公民社會團體表現更為出色。例如在印共(馬)執政的喀拉拉邦,當局從去年3月起就規劃好提高氧氣產量和儲備量,其良好的患者分流制度也避免醫療系統崩潰,因此該邦在此次疫情中既能保證病人得到良好救治,還能出口氧氣支援首都。在此次選舉前由地方政黨「全印度安納達羅毗荼進步聯盟」(AIADMK)掌握的泰米爾納德邦,也展現出較高的治理水平。又例如在旁遮普邦,去年農民示威時負責為農民送飯的支援者組織「langar seva」迅速轉型為「oxygen langar」,為走投無路的患者提供救助。

BJP的糟糕表現,就連與該黨引以為豪的基層動員能力之源,即擁有500萬成員的公民團體「國民志願服務團」(RSS)內部也出現批評聲音。身為德里RSS的管理層一員的Rajiv Tuli就在Twitter上指責BJP在首都的缺席,「德里到處都深陷火海,有人看到BJP嗎?」

與莫迪關係良好的商業巨頭也因印度疫情可能長期失控的前景而焦躁不安,印度工業聯合會(CII)主席、最大私營銀行Kotak Mahindra的董事長科塔克(Uday Kotak)5月2日就發表聲明,呼籲莫迪政府儘快限制經濟活動以控制疫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是直白指出,印度不想再次關閉經濟,但反正經濟都會被疫情衝垮,多地的疫情失控早已衝擊了生產活動。

整體而言,莫迪在處理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選舉為先、缺乏魄力、四處卸責、基層組織混亂等弱點,使其英雄形象前所未有的脆弱。當然,這場疫情是否會成為莫迪政治命運的分水嶺,還要視乎疫情持續時長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規模,畢竟印度要等至2024年才再次進行大選,期間民意的變數還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