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中國模式 G7版一帶一路戰略的理想與現實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此舉並非為了對抗或取代中國,而是因為作為全球最發達的七大民主國的我們是時候提出自主版本的宏大構想了」——在G7峯會閉幕式上,一位不願具名的拜登(Joe Biden)當局高官點評峯會聯合聲明中涉華部分時如是説道。

這一部分的重中之重——即這位美國高官提出的「宏大構想」,正是由拜登當局力推的名為「建設美好新世界」,旨在全球範圍內鋪開基建熱潮的G7版一帶一路倡議。

雖然上述華府高官在評論中極力撇清這一倡議與中國的關係,但如果對此前G7主要成員的相關舉措稍加梳理的話不難發現,這一「建設美好新世界」的倡議帶有深重的抗中制華色彩。

事實上,G7峯會推出這一基建倡議只是G7成員國近來反覆醖釀的相關計劃的最新版。今年3月底的元首通話中,美國總統拜登率先向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建議稱:「民主國家也需要一個類似一帶一路的計劃,來與中國相抗衡」。

而華府並不滿足於此,4月,拜登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的會談中,就印太以及其他地區加強高質量基建合作方面達成共識,打算以此來削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彼時的西方主流媒體也迅速跟進,大力營造印太版一帶一路替代方案業已出爐的輿論氛圍。

2021年4月16日,白宮玫瑰園,美國總統拜登(右)與到訪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左)在雙邊會晤之後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據悉,印太版一帶一路計劃是雙方此番會談的重點所在。(Getty Images)

在美國的「表率」效應之下,歐盟也一改此前在相關問題上的模糊態度,積極行動起來。4月底,歐盟與印度達成有關全球基建協議的初步合作計劃。顯然,歐美之間儘管有着種種難以克服的結構性矛盾,但在遏制「異質」強權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擴張這點上是取得了基本共識的。

換言之,此次G7峯會上出台的「建設美好新世界」倡議是歐美「抗中合作」的最新成果。從峯會的相關聲明中來看,G7諸國至少在外交辭令上對這份來之不易的倡議躊躇滿志,充滿期待。

然而,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份G7版一帶一路倡議在可行性上存在不少頗為棘手的難題。

首先是資金來源的問題,當前,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各國都需要更多資金來渡過難關。

6月11日,英格蘭康沃爾,G7領導人在峯會召開首日合影。(Getty Images)

尤其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其投資需求量巨大,而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計劃中的部分重大項目受疫情影響陷入暫時停擺狀態。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中國的「臨時空窗期」讓G7國家看到了拓展自身地緣利益的天賜良機。但由此而來的巨量資金需求並非當下的G7集團力所能及之事,根據G7內部的相關專業機構測算,如若要填補上述資金缺口,G7集團每年需要注入的資金大約在1.5萬億至2.7萬億美元之間。

這對於如今仍然深陷疫情泥潭,經濟表現疲軟的G7成員國來説無疑是件力不從心之事。以集團領頭羊美國為例,由於近來推出的6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狂印美元,導致美國通脹率和國家債務水平居高不下。

2021年3月10日,華盛頓國會山,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最上方中坐者)主持完成了拜登當局的1.9萬億美元COVID-19救助法案的國會審議程序。(AP)

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再加上近期人民幣強勢升值,兩者共同作用下,導致美國近來財政壓力巨大。

所以,就算美國有心推出G7版乃至其他更多「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最終恐怕也只能淪為一紙空想。

其次是G7內部在地緣優先級上存在重大分歧,德法意熱衷於在非洲大陸展開行動,美國對拉美和亞太情有獨鍾,日本則主要關注於印太地區。

各國之間都在彼此心照不宣的前提下自行其是,很難就共同利益達成一致。更何況,以德法意為代表的歐洲盟友對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打造而成,至今仍然影響着華府的「美國優先」決策氛圍頗為忌憚。

最後是發展策略錯位的問題,G7峯會提出的「建設美好新世界」倡議以「清潔綠色」作為其有別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特色所在。其中,力促投資(援助)對象國進行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是這一倡議的重要策略手段。

但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G7峯會提出的這一看似高大上的倡議並不符合其現階段旨在發展工業,刺激消費並拉動就業的核心訴求。因此,可以預見的是,G7力推的這一「綠色高端」倡議對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相當有限。

平心而論,如果G7成員國真能夠在投資、基建與人才培養方面做出與一帶一路戰略類似的努力的話,受益的不僅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也是G7自身。

可遺憾的是,如今的G7卻在領頭羊美國的「冷戰思維」主導下重走對抗老路,匆忙上馬一帶一路的「替代品」來遏制打壓中國,其效果無疑將與其預想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