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對接天宮 中美十年登月競賽已打響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6月17日,中國的「神舟十二號」宇宙飛船搭載三名宇航員成功對接天宮太空站,即將開始三個月的近地軌道飛行。前一天,中國航天局還和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宣布了一個分兩階段,分別為十年和五年,旨在月球建立長期基地的「國際月球科研站」方案。來自北京的迅猛進展深深刺激了從2017年開始宣布「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和「月球門户」伴飛太空站計劃,但直到2021年4月才最終確定登月方案的美國。

更糟的是,俄羅斯已在2021年4月中旬宣布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項目,這使多線作戰的美國航天局(NASA)和華盛頓頗為急躁,雖然在6月16日,巴西當局正式簽約加入「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成為第12個締約國,為拜登(Joe Biden)當局的登月進程增添了一點力量,但總的來説,這對於中美的太空競賽尤其是月球開發競賽是幫助有限的,中美間從2021年到2031年的月面較量也由此打響。

對外界來説,天宮太空站投入使用已是具歷史意義的現象:

+3

本不該打響的競賽

對各自具備載人航天、近地軌道探索能力的中美兩國來説,這場太空競賽本不存在出現的前提。因為兩國的研發方向彼此不同。

對中國來説,他從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後,其研發方向集中在建立一個中國主導的太空站,並在必要時歡迎北京的合作伙伴。根據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外層太空事務司(UNOOSA)達成的協議,中國還希望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太空實驗的機會」,並用中國載人航天載具將各國宇航員送至太空站。

美國在2017年之後的航天計劃則顯出了全方位的擴張。美國一方面在2018年立法,要求ISS必須要在年後退役,一方面又拋出了以重返月球為中心,包含宇宙飛船、月球軌道太空站以及最終探索火星的一攬子方案。

從2019年開始,在當時的特朗普政府催促下,美國突然加快了對月球軌道的登月、太空站、勘探等研究。(Getty)

遺憾的是,隨着2018年後中美貿易戰引發了兩國的對立,這使美國會主動把中國視為競爭對象。華盛頓也加劇了自2011年「沃爾夫條款」(Wolf Clause)簽署後,越發明晰的對華遏制與封鎖。美國的敵意讓中國被動捲入了一場太空競賽。

《國家地理》雜誌指出,在美國,不少人始終覺得中國航天局與解放軍有關係,而中國「太空技術又可以用於戰爭」。這使得中國探索月球的「嫦娥」系列航天器、用於清理太空垃圾的「翱龍」機器人以及原計劃在2022年投送軌道,後提前一年完成計劃的「天和號」太空艙都是「中國威脅」的直接化身,都是官方運作下的「軍事項目」。

此外,美國為限制中國的宇宙活動空間,還採取了制定有利於美國的國際法的方式。這其中就包括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2020年起草,無視聯合國《外層太空條約》的《阿耳忒彌斯協定》。這一與「阿耳忒彌斯計劃」捆綁的法案確保了美國及其「盟友」在月球及宇宙太空開採資源的權利,這與《外層太空條約》第二條規定的「禁止各國對另一個行星體提出要求」的內容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在2016年前後完成「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的發射後,已經把研究中心轉移到太空站上。(新華社)

外層太空的爭奪時刻

事實上,華盛頓一側對太空競賽的敏感情緒尤為突出,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當局,兩家都已經把宇宙探索視為了一種弘揚國威的直接工具,這其中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2021年3月18日的中美安克雷奇對話中,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竟在向中國高官致辭時刻意提到了美國的火星探索,以此展示其「開放合作」、「技術進步」。

而具備更高技術水準的載人登月更已成為某種近乎賭注的籌碼,美國近兩屆政府都逼迫NASA「派員登月」、「選派女宇航員」。在特朗普當局於2019年的強行施壓下,NASA加快了研發速度,確定了美國2024年重新派宇航員登月的最終時間表,並讓拜登當局有機會在2024年展示其成果。

相比之下,北京始終在太空探索領域尊重聯合國的存在。當中國已經強調要把「人類太空技術的發展紅利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時,一種不同於美蘇爭霸時代的新思路已經有所呈現。這讓就讓包括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歐洲航天局乃至日本宇宙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內的研究單位都開始尋求和中國合作的方案。雖然包括意大利在內的一些國家迫於美國壓力,放棄了和中國的合作,但美國的壓力也同樣把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中俄兩國撮合了起來。

在中美太空競賽的背景下,俄羅斯的地位也隨之凸顯:

不可否認,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仍然存在相當的獨立性,在ISS項目被美國奪取過多主動權之後,俄羅斯已經轉而重啓此前取消的「國家軌道太空站」及與之配套的登月計劃。

這一項目將以俄方已建成但並未發射與ISS對接的太空艙為主,進而重建蘇聯解體前的太空作戰能力。俄方還計劃分別在2025年和2030年前,分階段完成天基預警「統一航天系統」和新型太空監視系統的構建。

但隨着在中俄兩國政府4月共同發布《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加之中國又在6月16日發布始於2021年,跨度達15年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俄羅斯在月球軌道上的安排也成為了中俄協議的一部分。而預訂在2025年完成第一階段計劃的中俄聯合月球站就與美國2024年的「登月」直接唱起了對台戲。

4月18日晚,俄羅斯國防部紅星電視台播放節目,展示「金剛石2號」軍用太空站仍能正常使用,其發動機等狀態也基本正常,節目標題大意即為「金剛石2號甦醒:創造者親手復活了蘇聯時代的軍用太空站」。(俄羅斯紅星電視台截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隨着美國主導的ISS在2020年開始進入超期服役階段後,中國就開始於外層太空被動展示一種新的秩序。在全球各國捲入美國掀起的太空競賽風潮,隨之產生應激反應之際,中國或許可以趁此機會,在確保近地軌道與火星研究之際,和俄羅斯聯手,把探索的前沿拓展到金星和木星一線,並在這場被動捲入的太空競賽中維持相對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