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新常態初現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基輔當局面臨很大壓力,中國以斷供烏克蘭訂購的科興疫苗相威脅,使得後者不得不屈從」——在近日於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次會議上,烏克蘭突然撤回對新疆人權提案的舉動在由美國拉起的「反華統一戰線」中引發了不小震動。於是乎,類似此等北京施壓-基輔屈服的論調不出意料地在華府外交決策圈蔓延開來。

上述烏克蘭突然轉軚的事件不過是近來中美拉羣互懟「博弈新模式」的最新例證,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類似這種拉羣互懟的方式已經日漸成為中美博弈的「新潮劇目」。

就美國而言,自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宮以來,華府就一改此前特朗普時代「美國優先,罔顧盟友」的做法,開始大力重整美國盟友體系。以2月中旬,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出「美國回來了」那句擲地有聲的宣言開始,華府重整盟友的計劃就在有條不紊地鋪開,效果也迅速顯現出來。

3月下旬,歐盟率先就新疆問題對華發難,中國意料之中的反擊舉措更加促成了「反華」陣營的鞏固,而反華攻擊點也從單一的新疆問題逐漸擴散至其他中國內部的敏感點。

在新疆制裁風波後不久,布魯塞爾方面隨即試圖在歐盟理事會中四度發起涉港聲明動議,雖因匈牙利的「一票否決」而未能成形,但華府「聯友」策略之顯著功效可見一斑。

2021年6月21日,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在人權理事會第47次會議上發表主題講話。(Getty Images)

在歐盟「先鋒效應」的鼓舞之下,拜登當局的「聯友制華」舉措也更加大膽起來。在6月中旬召開的G7峯會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甚至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中國的「一號核心」台灣問題,以高調呼籲台海和平的措辭向北京方面的「武統決心」施壓。

面對華府咄咄逼人的「聯友反華」風暴,一貫在「抱團結盟」上頗為忌憚謹慎的中國也罕見打破禁忌,毫不避諱地開啓了「聯友反制」之路。

在歐盟以新疆人權問題為由制裁中國之際,北京方面立即針鋒相對地邀請了上合組織秘書長和21國駐華使節與外交官親赴新疆考察民生,並以受邀人員的實地積極感受有力回擊了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同盟」的有關指責。

+4

在華府於6月下旬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次會議上再次升級事態,聯合47國就新疆、西藏與香港問題向中國高調發難,並施壓中國放行包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與其他獨立觀察員在內的「不受限制的新疆考察之行」的緊要關頭。

北京方面聯合了包括俄羅斯、白羅斯在內的65國發表聯合聲明,反對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更有甚者,對於帶頭挑事的加拿大,中國聯合包括俄白在內的七國將矛頭直指渥太華方面的黑點——原住民人權問題,要求徹查加拿大在相關問題上犯下的累累罪行。

針對美國「聯友制華」的最新目標——台灣問題,中國也啓動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模式。與華府硬拉G7發表不痛不癢的「台海和平」聲明相比,中國的反制更加切中要害。在俄美首腦峯會後,中俄雙方表現出愈發明顯地在台海問題上進行戰略協作的跡象。

首先是俄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中部靠近夏威夷的海域進行了大規模軍演,而後在兩國元首的最新通話中,雙方也重點強調了在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方面進行戰略協調的重要性。

不難看出,隨着中美全球對抗態勢的日益升級,雙方之間這種聯友互斥的模式將成為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