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撤離阿富汗引發大潰退 中國如何斡旋?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7月上旬,阿富汗戰場正隨着美軍的大撤退而呈現急轉直下的態勢。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美軍7月2日深夜突然斷電,連夜拋棄其在阿富汗最大基地巴格拉姆(Bagram)空軍基地的進程。

據美聯社披露,美軍撤走時放任拾荒者闖入基地,劫奪剩餘的至少350萬件各種美軍剩餘物資。到阿富汗軍隊前來維持秩序時,基地除去「上千輛沒有鑰匙的民用車輛」、「上百輛裝甲車輛」以及部分輕武器和彈藥外,已是一片狼藉。其他美軍不打算留給阿富汗人的物資,如重武器彈藥等均已被先行銷燬。

由於此地是美軍2001年入侵阿富汗並推翻塔利班政權的指揮部,這場大逃亡的象徵意義在塔利班武裝展開反攻時就很明顯。它對阿富汗政府軍士氣的打擊也可算是毀滅性的。拜登(Joe Biden)當局這種在阿富汗戰事問題上急於求成,試圖儘快脱身,卻不問抽身後是否會洪水滔天的心態,和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局2019年時的心態一脈相承,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也早有預期。

喀布爾當局的使節和官員雖然仍能在國際媒體尤其是北京媒體面前展示信心,譬如阿富汗現任駐華大使卡依姆(Javid Qaem)就曾在6月1日稱「塔利班不可能在軍事上取勝,也不可能通過武力來重新掌權」,但一個月後的戰場就證明了這種自信可能只是嘴硬。阿富汗國內局勢的平衡已經在戰場上被改寫了。

對塔利班來說,7月2日之後的戰場環境正在逐漸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傾斜:

據阿富汗阿里亞那新聞社(Ariana News)披露,到6月下旬,阿富汗塔利班已經在從5月1日開始的全面攻勢中奪取了阿富汗全境390個縣中的60個。到7月上旬,隨着美軍大舉撤離巴格拉姆基地的消息迅速流傳,此前尚有一定戰鬥力的阿富汗國防軍開始軍心浮動。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指出,從7月3日到5日,約有1,037名阿富汗國防軍沿塔哈爾省、巴達赫尚省6個縣至少910公里的防線逃入塔吉克斯坦境內,到7月5日,阿富汗塔利班接管了除中國、阿富汗邊境所在的瓦罕走廊之外的兩省絕大部分地區。它意味着塔利班甚至控制了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前未能取得的「北方聯盟」的核心領地。

7月4日,圍攻東北的各路塔利班首領前往已故「北方聯盟」軍事首腦馬蘇德將軍的官邸集體合影,紀念塔利班佔領此地。(Twitter@KShinwari1)

為此,參與攻擊行動的塔利班指揮官專門前往已故「北方聯盟」軍事首腦馬蘇德(Ahmad Shah Massoud)將軍的官邸集體攝影留念。這張照片也成為阿富汗喀布爾當局一敗塗地的寫照。加之塔利班已在6月下旬控制了阿富汗全境連成一片的40%的縣城與農村。這使得仍握有阿富汗全境84個大城市和縣城的喀布爾當局實際上已被困於前者的囚籠之中。

目前,阿富汗局勢已成為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問題。阿聯酋《國家報》曾在6月21日指出,伴隨着塔利班的圍攻,喀布爾將重演1975年美軍從西貢大撤退時的一幕。美軍在7月上旬的火速撤離,甚至預示了一種更糟的結局。

巴格拉姆基地在7月2日後的一片狼藉讓阿富汗軍方頗為煩惱,到7月5日,阿富汗軍方仍在清理內部。圖中為2019年12月該基地遭遇塔利班襲擊後的局面。(美國militarytimes網頁截圖)

在絕大多數北約部隊已經撤出阿富汗,美軍也選擇在8月下旬完成撤軍之際,隨着原先的政治、軍事環境迅速失衡,此前外界各方,如中國等國進出阿富汗,調停相關各方的基礎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但總的來說,這種客觀環境的變化對於北京的影響也許有限。中國可能是各個涉及阿富汗問題的大國中,唯一沒有改變過原則性立場的。從國際社會於2011年開始推進旨在促進阿富汗與其鄰國及區域夥伴合作的「伊斯坦堡進程」後,中國就一直在堅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立場。

當然,在操作手段上,北京從2014年開始的「全方位」、「高規格」斡旋是建立在喀布爾政府、北約聯軍和塔利班勢力的平衡基礎上的。到2015年2月,塔利班一度接受中國斡旋結果,表示「願意在喀布爾開始和平談判」。2017年,北京又促成了巴基斯坦與喀布爾當局的外交對話。

持續近20年的新一輪阿富汗內戰將迎來一種頗具諷刺意味的輪迴:

+1

到2019年,中國還促成了「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組」「中阿巴三方外長對話」「中美俄巴阿富汗問題磋商」等渠道,並在北京接待了一個塔利班外交使團。並由此開始運籌美軍撤離後的地區局勢問題。

對北京來說,失衡的阿富汗局勢終究存在最低標準。中國外長王毅曾經指出,阿富汗「應堅定不移地打擊恐怖主義,決不能讓阿富汗再次成為恐怖組織的庇護地」。當北京已在2019年強調「上合成員國支持將阿富汗建設成為獨立、中立、和平、繁榮、沒有恐怖主義和毒品犯罪的國家」時,這一不附加政治立場的態度或許將成為北京繼續斡旋阿富汗,並在當地政治力量失衡環境中尋求新平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