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各自表述 華盛頓如何理解中國的清單和底線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7月27日,隨着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結束了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外長王毅全長6小時的對話,從天津返回華盛頓。中國外交部、美國國務院也先後發表發言人講話等官方通告,評價此次高層會談。當中國外交部於26日稱「雙方談得很深很透增進了相互了解」時,這場看似瞠目相見的對話也需要進一步加以觀察。

說到底,舍曼中國之行的初心可能並沒有太多火藥味。她也肯定了在中美全球利益領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氣候危機、禁毒、防擴散以及包括朝鮮、伊朗、阿富汗和緬甸在內的地區問題。這也是此前就有預期的:與中國官員在伊核談判等領域有豐富合作經驗的舍曼被派往中國可以用於接洽相關事務工作。

舍曼返回後,華盛頓如何領會中方提出的「清單」和底線已經成為一大關鍵問題。(美聯社)

但在在拜登(Joe Biden)當局執着於「削弱中國的野心、「對抗中國的野心」之際,雙方可操作的餘地是有限的。舍曼在天津的發言也因此帶上了幾分來者不善的色彩。

根據美方訊息,外界可以發現,她在謝鋒和王毅面前還是要談及美方的規則。這基於美國「家法幫規」發言便觸發了謝鋒與王毅對此的激烈批評。甚至讓王毅拿出了「新冠病毒要溯源,政治病毒也要溯源」的激烈答覆。

但總的來說,面對當前中美客觀環境,雙方也只能展開坦率、深入、建設性的會談,進而認定「中美保持溝通非常重要,雙方需要開展更多開誠佈公的對話」。

王毅(右)以及謝鋒與舍曼的對話已經成為了解中美之間彼此理解程度的重要指標。(新華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中美瞠目相見的安克雷奇對話之後,華盛頓對於北京的答案多少有點認識。環顧舍曼的發言,外界可以基本確認她在與謝鋒和王毅時都強調了「the international rules-based order」(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一語,這意味着她與謝鋒、王毅「坦誠布公」的討論似乎說了相同的東西,這可以從中方回應中確認。

謝鋒批評美方此舉想把自己和少數西方國家的「家法幫規」包裝成國際規則,用來規鎖打壓別國;王毅則強調舍曼所言如是指美方自己和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則沒有道理強加給中國。

不可否認,王毅在與舍曼對話時提出的「三條底線」,即美國不得挑戰、詆譭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得破壞中國領土完整這三點可能終究得到了舍曼的回應。環顧中國外交部和美國國務院的發布訊息,舍曼的確在謝鋒和王毅面前都提到了「美方不尋求阻遏中國發展,重申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且不支持「台獨」,即美方新聞稿中談及的「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

畢竟,華盛頓不能一邊損害中方利益,一邊希望中方無條件合作。考慮到之後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稿在隱匿了謝鋒之餘,卻針鋒相對地指出,舍曼在天津拿出了人權、香港、新疆、西藏、網絡攻擊、台海問題,進而以康明凱等人搪塞孟晚舟案,這似乎意味着美方也聽取了中方「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與「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從這裏看去,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稱舍曼常務副國務卿此次天津之行「是繼安克雷奇對話後中美間又一次重要外交溝通」之際,考慮到安克雷奇近乎瞠目相見的實際情況,這使得此次對話的實際成果正變得微妙起來:美方也許領會到了中方的底線和清單,並暫時繼續以交換意見的態度應對。而這也正是其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