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不會在原地等你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解放軍西部戰區官方微信10月11日凌晨發布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龍紹華大校就中印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發表的談話。談話披露了10月10日第十三輪中印軍長級會談的情況。

此前2020年6月,中印兩國軍隊在邊界用棍棒和石塊發生衝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4名中國軍人死亡,這是兩國過去45年來首次因邊界糾紛造成的傷亡事件。兩國增兵邊境的同時,隨即啟動了軍長級會談。

上文所說的第十三輪中印軍長級會談仍然是圍繞2020年6月對峙事件展開的。

由談判頻率分析,雙方達成共識越來越難。

對峙發生後,雙方在2020年6月6日、6月22日、6月30日舉行了三輪談判;而後又於7月14日、8月2日、9月21日、10月12日、11月6日舉行了第四、五、六、七、八輪談判。

2021年1月24日、2月10日,雙方進行了第九、十輪軍長級會談;4月10月、8月2日、2021年10月10日,中印舉行第十一、十二、十三輪軍長級會談。

可見,雙方最初在一個月內三度舉行會談,隨後雙方基本上每月會談一次,期間只有第八輪和第九輪會談之間相隔兩個月之久。而從第十輪之後,談判間隔時間便在兩到四個月,頻率遠低於前十輪會談,興或昭示了談判難度的加大。

中印對峙:圖為2020年9月9日,位於印控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拉達克公路上,印度軍方車隊在行駛。(AP)

發聲形式維度,此次第十三輪會談結束後,解放軍西部戰區就此發表談話,印度國防部也發表了聲明。這是中印2020年9月以來少有的各說各話。

一開始前五輪談判雙方均各自表述,有時甚至不發布訊息,這在談判初期可以理解。從第六輪會談開始,雙方發布軍長級別的會談訊息大多採用聯合新聞稿的形式。第六、七、八、九、十、十二輪會談皆是如此。中印雙方保持了口徑一致。

目前第十三輪會談雙方互相指責的情況和第十一輪會談結束後,中方單獨發布發言人談話、印度軍方單獨發布消息如出一轍,各說各話的狀態直接暴露了雙方分歧很大。

從內容看,2021年4月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就第十一輪軍長級會談稱,「希望印方珍惜當前中印邊境地區出現的緩和降温積極態勢,恪守兩國兩軍有關協定協議和前期會談共識」。

而此次發言人稱印方仍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為談判增加了困難,「希望印方不要誤判形勢,珍惜當前中印邊境地區來之不易的局面」。此次的用詞比第十一輪會談時更加嚴厲。

直接指責印度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將談判的責任歸結為印方,是少有的。和以往中方突出中印共識,營造矛盾有序可控的輿論氛圍迥然不同。

從全局看,從一線部隊脱離接觸,到從班公湖地區撤軍,雙方的軍長級會談取得了很大進展,沒有發酵為難以挽回的全面衝突,是兩個大國的務實。但是雙方的矛盾已升級到了新的層次。以往雙方對峙大多是小打小鬧,到了冬天就自動結束,在2020年流血事件後雙方跨越冬季長期對峙。

對峙到現在仍然沒有妥善完全解決,雙方一線脱離接觸後,囤積邊境地區的大量兵力和武器並未後撤,足以說明問題的複雜性。

印度《電線報》(the Wire)指出,印軍從2020年5月後被解放軍逐出了天南河谷(Raki Nala)以東,什約克河谷支流(即Jiwan Nala)以北的五個據點,印軍的巡邏線也由此被迫向西移動。(印度電線報截圖)

印度的訴求是將局勢恢復到2020年4月之前的狀態,即讓解放軍從達普桑平地、温泉及高格拉等對峙區域後撤,進而實現其「restoration of status quo ante」(恢復戰前狀態,RSQA)的總目標。

而解放軍對不少地區的實際控制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甚至在班公湖已經鋪設光纖連通了5G信號。印度的要求本質上是要求中方根據印度理解的實際控制線位置,放棄一些已經實際控制的區域。

中國憑藉經濟實力支撐,早就開始補齊軍事投入不足的過往情況,邊界地區的建設迅速搭建。印度的實際控制速度整體上落後於中國。且不論大國政治,中印在邊界地區的矛盾,是印度落後的建設速度,同中國的建設進程之間的矛盾。

中方稱印度的訴求不切實際,就在於印度自身發展較慢的情況下,希望中國原地等待。印度應該明白,弱者的不安不可能靠強者的退讓來安撫,弱者只有變成強者才有資格同強者談判。印度要求的「不切實際」,就在於此。